北醫附醫骨科醫師許家豪,2012年於莫斯科等國際發明展中連摘三金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許家豪主治醫師,發明的新型微創手術導引器械「微創輔助鑽孔之骨骼固定結構」,陸續獲得今年2012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Archimedes)金牌獎、2012義大利國際發明展(InventEco)金牌獎,最近更榮獲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有「發明展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INPEX)醫療類金牌獎。

該項發明是基於張力帶鋼絲固定(Tension Band Wiring)技術基礎所發展出來的。現今骨科張力帶鋼絲固定的技術已廣泛用於骨折手術中,特別是髕骨及尺骨鷹嘴突骨折,已成該骨折的標準治療法。各長骨末端撕裂性骨折,亦可用此法固定。傳統手術皆採大傷口,在打開約10~15cm的傷口暴露出骨折處後,目視之下,徒手進行8字形鋼絲的纏繞固定動作。然而現今手術的趨勢皆朝小傷口、微創的新路線發展,若能以更小的傷口達成同樣的手術效果,使病人術後恢復更快,疼痛減輕,勢必將取代傳統大傷口手術。【圖:許家豪治醫師於2012年國際發明大展上連奪得3項金牌】

許醫師的發明是一種有效率的微創骨折固定手術導引器械,只需兩個不到1cm的小傷口,該器械可快速準確導引鋼釘鑽入及導引鋼絲纏繞,鋼釘和鋼絲分別導引進入相近但不同平面,可順利完成標準張力帶固定結構。另可搭配輔助鑽孔的設計,對某些特殊部位骨折,也能將鋼絲直接繞進骨頭裡,因此可廣泛適用於多種部位的骨折。

微創手術方式雖然有相當大的好處,但是仍有使用上的限制,太粉碎性的骨折或是移位太大不易復位的骨折,仍宜採用傳統10至1公分的大傷口手術方式。病患若希望接受小傷口的手術方式,宜在手術前先與醫師溝通,由醫師評估微創手術的可行性。

總結上述結果,此創新研發之器械裝置符合微創的新路線,可以具有廣泛應用性,成本低,操作方便,定位快速準確,手術時間減短,病患傷口減小,組織傷害減小,術後疼痛減輕,傷口復原更快,住院天數減少,所需醫療花費減少,也可以更快開始進行復健,十分適合應用在骨科臨床手術。(文/北醫附醫)【圖:左為2012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展金牌獎,右為2012義大利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