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學年度北醫傑出校友得獎感言

102年4月11日(四) 101學年度傑出校友遴選結果出爐,業已於四月份今日北醫電子報公告周知;本期我們請三位傑出校友分享得獎感言。102年6月1日(六)上午10:00 53周年校慶典禮中,校長頒贈三位傑出校友當選證書。以下為101學年度三位傑出校友得獎感言(編按):

傑出校友林山陽教授(學術成就類)
民國59年,我考進臺北醫學院藥學系(593)開始接受藥學教育的薰陶,雖然曾考慮休學重考,但在師長的諄諄教誨及越讀越有興趣之下,最後放棄重考的念頭,以作為一位「藥學人」為終生的目標至今。由於沒有放棄當「藥學人」的決心,才有今日被遴選為母校傑出校友的機會,心中感到非常的高興,特別是能以「北藥」校友的身份獲得母校的肯定,更是無比的榮幸。在此我要特別感謝藥學院許明照院長及多位藥學系師長的推薦,同時也對校內諸位評選委員對我的肯定,表示十二萬分的謝意與感恩。

幾乎每年我都會回母校,參加碩、博士班同學的論文口試或其他的審議會議,母校軟硬體的改變與進步有目共睹,其進步之速是我們畢業校友當年所無法想像的。感謝校內各位師長、畢業校友、歷任校長的支持與辛勞,及董事會的支持與決斷,大家胼手胝足的開創,由「臺北醫學院」到「臺北醫學大學」的各項非凡成就,使母校能成為國內的醫學重鎮,為臺灣醫藥學教育的生根及民眾的醫療福祉做出貢獻。

這些年來,國內藥學教育雖有很大的進步,但似乎較偏重於「臨床藥學教育」的發展,反觀「工業藥學教育」並未普遍受到重視,致使各藥學系畢業生很少會選擇以藥廠為主要的工作標的。據我所知,以前很多藥廠皆聘有藥學系畢業生,從事藥品品管及研發的工作,但由於整體教育體制的改變,目前幾乎很少有藥學系畢業生會至藥廠服務,使得製藥技術無法扎根、無法落實及傳承,致使國內製藥產業的轉型與創新遲緩,產業價值鏈向上提升效果不彰,這對政府正推動藥品PIC/S GMP管理國際接軌、製藥產業國際化及學名藥國際化等措施,無疑是一大打擊與挫折。若繼續如此下去,藥學系畢業生不到藥廠服務,則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形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實屬可惜。

「北醫藥學系」是國內最好的優質品牌,有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一流的軟硬體設備及環境,為各大藥廠所爭取的對象,因此如何在國內正要開創新製藥產業發展之際,發揮「北藥」的校友精神,除努力於邁向頂尖大學的高深學術研究外,並應用校內研發能量,積極開創另頁的產學合作契機,落實產學互動,培育在校生的實務經驗來彌合產學落差,增加學生就業機會,為我「北藥人」共同努力的目標。

北醫有許許多多的傑出校友,散佈於國內外的學術研究、教學、臨床及企業單位,而且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與地位,大家也都心繫母校的未來發展及在校生的前途,期待所有的「北醫人」能共同努力,使母校-臺北醫學大學-能邁向國際級一流醫學大學及國際級醫學中心,以精進醫藥技術造福人群。在此祝福母校鴻圖大展,北醫各位師長、畢業學長及學弟妹,身體健康,闔家平安和樂。(文/林山陽)

傑出校友童瑞年董事長(企業經營類)
非常榮幸能在畢業四十餘年後,獲得傑出校友的殊榮,這份來自母校的肯定,更令人感念於心。回顧在校七年的學生生活,學習點滴,記憶猶新,奠定終生熱愛醫療服務的基礎,畢業後在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爾後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進修訓練,因而打開了我的視野;經過許多位師長及學長的教誨與提攜,才能在職涯過程中一步一步的積累學識與經驗。

我畢業於1972年,台灣仍然處於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時代,我家在台中海線,就屬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努力學成後返鄉服務是我當時的心願,心願其實很小,但是很明確。1974年返鄉發展急重症;2001年啟用梧棲新醫療大樓並建構梧棲、沙鹿醫療服務網;2004年成立四個社區醫療群,落實分級醫療服務。其實我所做的事不多,只是認為該做的事就不計成敗的一直做,僥倖有一點成就,對得起母校的栽培。

醫療服務業在近幾年之中,有極大的改變。台灣狹限於醫療服務市場太小、健保制度及少子化等種種因素,醫療服務成長的限縮勢不可免,然而全球化及國際化的趨勢也彷彿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如何將已具備生技、科技、資訊及管理等綜合能力的醫療服務業發展成國際性的產業,再為台灣醫療產業開拓出新的藍海,耀眼於國際市場,是機會,更是挑戰。

感念母校七年的栽培同時,也祝願母校校運昌隆,持續為醫界培育出更多優秀的棟樑。(文/童瑞年)

傑出校友黃健榮醫師(公共服務類)
畢業母校已30年,杜鵑花百米大道、球場、老舊房舍和教室的印象仍深刻在心,七年母校的生活點滴都成為我美好、溫馨的回憶,以前的環境更培養出我堅毅、吃苦的精神。一直以來我以「北醫人」而感到自豪,因為我相信任何成功之前都必需有所付出和經過磨練。最近兩年有機會被邀為「通識課程」和醫五「授服典禮」講員,有機會回到母校,發現母校無論在環境、建築、醫療、教學,有很大的改變和進步,讓我感到驚訝、興奮。今天,母校在國內、國際已是知名大學,並在醫界、學術及服務性團體孕育出很多專業人才和傑出領袖,對社會關懷與醫療方面,已遍佈全台都市與偏遠地區。這些成就足以証明母校長期以來的堅持、實踐與前瞻性的教育辦學精神是對的。

我對今天母校優質的醫療團隊和教學,感到驕傲與榮譽,造成母校今天的成功,除了努力與教育理念外,也是因為母校一直保持和國內外各個醫療體系的校友有密切聯繫和互相關懷,相信這也是一股很強的推動力。

因為自少有扶助弱勢的理念,我毅然決然在醫療缺乏、偏遠地區的恆春半島服務已十六年,雖然經歷無數的孤單與艱苦,我一直以「北醫人」的精神與毅力服務社會,幫助當地更多原住民、低收入戶和弱勢團體。當任院長後,身心壓力更大,除了負責醫療,也因為醫院財務的困難,還要到處募款做為社福支出;期間為了可以幫助更多不同層面的人,憑著信心,擴大社福範圍,包括每天免費為低收入獨居老人送餐、老人居家服務、兒童課輔、長照及社區關懷等,使醫院成為恆春半島兼顧醫療與社福的唯一依靠。

今天榮獲101學年度傑出校友,本人深感榮幸。感謝母校的栽培,師長的諄諄善誘。期待自己在未來能以「北醫人」的堅毅、智慧、自信的精神繼續服務社會,為母校爭光。(文/黃健榮)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