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低溫治療~雙和醫院搶救腦傷病人

緊急醫療除了搶救患者寶貴的性命,更期望提高患者預後,將損傷降到最低。雙和醫院運用低溫治療搶救急重症患者,日前還成功搶救一名路倒病人,讓病人免於腦傷的後遺症。

65歲的林先生,過去曾數次暈倒,但一、兩秒後就醒過來,所以不以為意。有次騎單車時,他又忽然暈倒,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到雙和醫院急診室時,仍陷於昏迷狀態。當時林先生呼吸微弱,每分鐘心跳不到40下,且呈現完全心房心室的全阻斷。雙和醫院為林先生進行低溫治療搶救,經過24小時33℃的低溫治療後,病人回至正常體溫。第一天林先生已可自主打開眼睛,第7天意識完全清醒,第13天即可步行出院回家。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賴志泓表示,低溫療法是將體溫或腦溫降至33℃左右,降低身體代謝以保護重要器官。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往往因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或心肌細胞瞬間大量死亡,低溫療法可以延緩代謝速度,讓細胞不會一下子死亡,利用這段時間合併其他療法,即可爭取搶救時機。【圖:賴志泓醫師(左)拿著降溫貼片模擬幫林先生(右)作低溫治療的情形】

賴志泓醫師指出,院外心跳停止的病人即使經過急救,搶救回來心跳與血壓,但病人卻常因自身的疾病,或是休克所造成腦部與其他器官的傷害,使得病人能幸運存活下來並出院者少之又少,就算可以出院,也只有極少數可以保有意識與自理生活的能力。最新的高級心肺救命術建議,病人急救回來時,立即施以低溫治療,有助於改善病人的預後,並增加腦部功能和意識恢復的機會。

依據2002年澳洲墨爾本指標性的研究顯示,施以低溫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接受低溫治療的病人出院時擁有意識與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是對照組的兩倍之多。此外,追蹤病人6個月發現,施以低溫治療者,死亡率的下降與病患生活自理的能力,也都較對照組來得好。目前低溫治療機器,有體內型與體外性降溫兩種機型,都由機器自動偵測中央體溫,回饋體溫調節,較傳統降溫方式更穩定,也更有效率。低溫治療用於新生兒窒息已行之有年,包括雙和醫院等大型醫院,更將此治療推廣於急重症病人,搶救生命,也提高預後。(文/雙和醫院)【圖:死裡逃生的林先生很認真的準備講稿來感謝雙和醫院救他一命】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