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醫學院首次主辦「2013國際生理體學暨台港生理學研討會」

2013年「國際生理體學暨台港生理學研討會」於11月1日、2日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綜合大樓後棟4樓誠樸廳舉行。本次會議邀請8位外國學者及國內5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並有研究生海報競賽,進行最新生物醫學及生理學領域之最新研究成果之交流之經驗分享。

研討會由醫學院生理學科王家儀主任負責規劃,除了申請國科會經費,本校醫學院、生理學科、神經再生學程、國際事務處均有贊助及協助。研討會由張文昌院士開場致辭,張院士首先介紹生理體學(Physiome)乃由「physio-」(life or nature)」及「omeas」(a whole entity)所組成,目的在於提供定量描述完整生命體的生理變化和功能現象。是華盛頓大學Dr. Bassingthwaighte在1992年首先提出,直到1997年在俄羅斯聖彼德堡的生理學世界大會中成立了「The Physiome Projec」。2005年4月,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UPS)在美國舉行之第35屆大會,明確地提出了未來生理體學是世界生理科學的發展方向和全世界生理科學工作者的奮鬥目標,並成立了一個生理體學委員會,發起和推動「人類生理體學計畫」(Human Physiome Project)。【圖:2013年國際生理體學暨台港生理學研討會現場討論情形】

這和近兩年由美國歐巴馬總統在美國提倡腦科學研究現已進入研究大腦神經元網路聯絡體(Human Connectome Project),均是強調由分子細胞之間之互動與整合,以執行身體之功能的研究新趨勢,雖是延續著Human Genome Project的精神,但更複雜且更具挑戰性,預料將成為本世紀研究主流之一。

生理學科王家儀主任一年前即著手申請國科會經費主辦本次研討會,其初衷是想擴大舉辦台港生學研討會,因為台港生學研討會自1997年起,每兩年由台灣及香港兩地輪流承辦,香港方面主要由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輪流承辦,台灣方面過去幾年亦曾經由國立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及國台灣師範大學、嘉義大學承辦,已有相當好評。

今年移師台北由北醫大主辦,並擴大成為國際生理體研討會,擬藉由此研討會,介紹國內外生理體學應用於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研究的現況及最新發展,增進國際間交流,使不僅台港,並擴及其他國家之學者及學生針對研究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及相互切磋,以提昇生理學之研究水平及拓展國際交流,此次由臺北醫學大學主辦,規模甚於以往所有的港台生理研討會,與會來賓約150人。【圖: Poster競賽得獎者與主辦人王家儀教授(中)合照】

研討會邀請到國外演講學者:有香港大學的陳應城教授、馮文龍副教授、張敬浩助理教授和陳正豪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譚兆祥教授、姚曉強教授、高永雄副教授,日本Seiwakai Nishikawa Hospital的副校長Teruo Hayashi教授,慈濟大學&美國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李哲夫教授,以及加拿大&北醫的高祖仁助理教授等10位。

國內學者邀請到成功大學的蔡少正教授,高雄長庚的陳慶鏗教授,北醫的林則彬教授等共13位傑出學者演講共襄盛舉,分為兩個主題「Neurobiology and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及「Physiomics from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Pathophysiology」,每個主題6~7位演講者,議程緊湊,演講內容精湛,廣度深度俱佳,頗獲好評。大會現場並有壁報展示及廠商科儀新知Lunch seminar等。

最後海報論文競賽進入決賽的10位研究生,上台進行口頭英文報告,每個人6分鐘,10位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僅英文流利,並能在短時間內把自己的研究解說清楚,大會馬上由10位學生中選出6位於晚宴時頒發獎金(前三名獎金分別為12,000,8,000,5,000元,另外佳作3名每人3,000元),晚宴於市政府宴會廳舉行。

藉由與這些著名學者之交流吸取新知,可以拓展國內研究學者的國際視野,增加國際學術合作的機會,也讓校外學者參訪本校,了解本校的研究發展重點、特色與研究環境,以增進校際間的合作機會。(文/醫學院)【下圖:2013年國際生理體學暨台港生理學研討會全體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