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首屆特聘教授名單揭曉,由黃昭蓮、歐耿良、鄧文炳、李輝、何元順教授獲得殊榮

臺北醫學大學為鼓勵專任教授致力提昇學術水準,爭取更高榮譽,2014年2月訂定了「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設置辦法」,由年資滿3年(含)以上的教授具申請資格,以曾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者、教育部國家講座者、教育部學術獎或特約研究人員者,或3年(含)內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者等條件。得由本人或系所、學院提出,再報請校長核定;通過的名額以全校教授總數10%為原則。

今年(103學年度)首任特聘教授當選者有5位,分別是醫學系生物化學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科黃昭蓮教授,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歐耿良教授、鄧文炳教授,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李輝教授,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何元順教授,自今年8月1日生效,他們在學術研究上的努力與成果是有目共覩、實至名歸。特聘教授每年5月徵選,歡迎校內教授積極爭取這項榮譽。【圖:閻雲校長頒發特聘教授聘書,左起黃昭蓮教授、鄧文炳教授、閻校長、李輝教授與何元順教授】

■黃昭蓮教授
本人多年來一直在中央研究院鑽研免疫治療,尤其是疫苗開發,但在那的環境較少有機會能第一線接觸臨床醫師。因此,疫苗研發成果即使屢獲重要期刊的肯定,但該成果的臨床應用常缺臨門一腳的加值。2012年劉昉院士獲聘為北醫副校長時,獲邀加入他的團隊從事轉譯醫學研究。由於研究成果的產業應用正好是衷心期盼的目標,契合北醫大整體研究主軸,且又身為北醫校友,本來就與母校維持高頻律的互動,有機會能回母校服務,其實是無需多加思索考慮。因此,順水推舟的跟隨劉昉院士加入北醫的研究團隊。

加入北醫團隊後,彭汪嘉康院士、閻雲校長在抗癌疫苗的研究上提供臨床觀點,使得疫苗的研究設計更具體實用,以貼近實際的臨床應用,這是意想不到的斬獲。此外,多年來從事調整膽固醇代謝之疫苗開發計畫,在來到北醫大之後有機會與前萬芳醫院洪傳岳院長共同討論,承蒙他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並推薦多位心臟血管專家醫師參與合作開發調整膽固醇代謝的疫苗,這使得此一計畫在北醫又走出柳暗花明的燦爛。【圖:黃昭蓮教授】

由於抗癌疫苗的研究進展順利,延伸了多項與北醫大老師的研究合作題目。與生化學科黃彥華主任合作探討癌幹細胞的表面抗原調控,希望研究成果將來有助於癌病治療;與醫學院黃朝慶院長及陳志榮副院長討論開發治療自體免疫抗體引起的疾病之策略。結合本校醫材所白所長與陳建中敎授在血液透析膜材料的專長,合作開發血液透析膜加工處理,藉由血液透析將自體免疫抗體自血液中移除,達到自體免疫抗體所引起疾病的治療效果。

來到北醫後受惠於更為實際的臨床環境,使得研究從構思、bench-to bedside連成一氣,猶似如魚得水的順暢。此番獲得母校授予特聘教授殊榮,內心誠惶誠恐,深感責任更重,唯有全力踐行轉譯研究,希望研究成果對提升北醫學術聲望有所貢獻。【圖:閻校長頒贈黃昭蓮教授(右)特聘教授證書】

■歐耿良教授
特聘教授的殊榮應歸功於北醫大,沒有優質環境將無法有今天的「異類特聘教授」。所謂異類特聘教授,乃因我是一位土博士,也是完全無醫學背景的研究者,來北醫大後,才開始我人生醫類的學習,感謝北醫給基礎工程研究者一個機會及舞臺,相信未來北醫將會培育更多傑出特聘教授。

此外,分享要來北醫當下,我老師告訴我的一席話「遠見不見功,見功不見影」,話因來自「抉擇」,作什麼抉擇呢?因老師告訴我,放棄國立大學至北醫大作跨領域學習,他覺得選擇北醫對我人生將會有所不同。

然而,這簡單的兩句話「遠見不見功,見功不見影」,是要來北醫當天,老師告訴我要去體會這兩句話,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了解;一位有遠見的人,當下作的事或許大家都認為是錯的,數年後才真正了解他是對的,但到那時那位大師可能就不在了,一切功勞就歸功於他人。今天特聘(outstanding)的意涵應在於當初我周遭遠見者看事情的高度及見解,此份榮耀當歸功於您們,儘管您們已不在,然這兩句話意涵會流傳分享給更多的莘莘學子。【圖:歐耿良教授】

■鄧文炳教授
此次獲聘為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是莫大的榮幸。自從2000年就職北醫大,14年來歷經北醫的成長與起飛,更在胡俊弘、許重義、邱文達以及現任的閻雲校長領導下,給我非常大的支持與鼓勵,銘感於心。

在這幾年研究的過程中,從小型計畫到大型國家或跨國際計畫的參與,都是成就現我的過程。要感謝曾經參與研究計畫的前輩與後生,以及實驗室的同仁(尤其是跟我14年的韋弘、恆宇、鴻健),更感謝本校提供適當的研究環境,使得我在研究的過程能順利並且延續。【圖:閻校長頒贈鄧文炳教授(右)特聘教授證書】

這份殊榮對我而言是一種鼓勵和肯定,也是鼓舞我繼續向前邁進的動力。感謝神的帶領,也謝謝家人(靜萍與岳華)的默默支持,「凡事盡心盡力,其餘交給上帝」是我在北醫的研究過程中,所秉持的精神,希望能將此精神傳承並延續,也希望未來能在幹細胞對癌症治療與再生醫學領域有更大的貢獻。

■李輝教授
從小就喜歡觀察各種不同生物之活動,尤其螞蟻搬家的生物性深深讓我著迷。後來如願進入師大生物系就讀。在求學過程對生物醫學漸漸產生興趣,之後有幸進入醫學院工作,開啟了生物醫學相關的研究,尤其是肺癌的研究,一晃眼就過了30幾年。

3年前有機會到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任職,進行抗癌藥阻抗性以及開發新藥的研究,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但本人一本樂於研究之初衷,樂於工作,因此對現在的研究主題,同樣覺得有機會得到預期的結果。這次有幸獲得特聘教授的肯定,期望能有好的研究成果,以回報北醫大的知遇之恩。【圖:李輝教授】

■何元順教授
非常榮幸獲得本校「特聘教授」殊榮,這榮耀應屬於本校乳癌研究團隊全體成員。回想起1995年和吳志雄院長談起抽菸誘發癌症是個可研究的題材,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在《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1995)期刊,標題為〈Nicotine induces tumorigenesis in 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through NFB activation and cyclin D1 upregulation〉。接下來我們認為應積極進行臨床團隊整合,吳院長邀請醫學系合聘老師杜世興醫師(現為國泰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清水教授(國泰醫院院長)與附設醫院陳清祥醫師加入團隊,開始了乳癌檢體資料庫建立。基礎工作則由我開始整合,此時恰巧李嘉華老師(現為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助理教授)進入實驗室,團隊總算有了雛形。【圖:何元順教授】

這幾年、學校成立卓越癌症研究中心計畫,網羅更多成員加入後,讓團隊研究視野更加遼闊。特別應感謝現任閻雲校長、邱文達前校長與彭汪嘉康院士的支持,與團隊成員戮力不懈。未來,我們應開始進行真正臨床轉譯醫學的研究工作,最近與國外團隊如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林慧觀教授開始合作,已經有初步結果。

如我一開始所說,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這個榮耀屬於本校乳癌研究團隊全體成員。很榮幸身為團隊成員之一,特別感謝本校長官長年的栽培,也希望未來能繼續加油為本校爭取更多榮譽。(文/人力資源處提供)【圖:閻校長頒贈何元順教授(右)特聘教授證書】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