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以低輻射「超速雙源電腦斷層」,可看出冠狀動脈微小病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期建置的低輻射「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DSCT),可以偵測病人潛在的早期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提高醫師判讀的準確率,進而積極的施予治療。去年1,085位來自緬甸的華僑至北醫附醫健檢,其中就有27位因此發現病灶,很快就獲得正確診斷而住院接受治療。

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冠狀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年紀等,這些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心血管,以降低猝死機率,有越來越多心血管發病的病人並未出現明顯的心血管危險因子。病人如置放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後,應定期追蹤檢查,如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心肌灌注核子掃描、心導管攝影等,避免冠狀動脈血管再阻塞。預防心臟病復發,最重要的是定時服藥、運動、控制高血壓、糖尿病、戒菸等,才能保護血管通暢。【圖:黃群耀醫師在記者會上解說動脈血管粥狀硬化之偵測與治療】

60歲的王先生,因長期抽菸,導致他的3條心臟冠狀動脈嚴重梗塞,由於他拒絕開刀,故醫師分兩次為他置放9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放術後醫師欲進行追蹤,但使用傳統電腦斷層掃描無法檢查出心血管支架置放的狀況,而心導管檢查又屬於侵入性檢查且時間較久、風險較高,於是醫師幫他做「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DSCT),短短1秒鐘就完成檢查,透過電腦3D立體影像清晰呈現心臟血管及支架內外觀,提供醫師術後完整的評估診斷。【圖:超速雙源電腦斷層能偵測潛在早期冠狀動脈微小病灶】

醫學影像部一般診斷科主任藍功堯表示,每年超過7千人因肺癌而死亡,若能及早發現及治療,其5年存活率可達70%,而胸部X光篩檢僅0.7%的檢出率,其中只有17%是第1期。透過「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進行低劑量肺部篩檢,輻射劑量僅0.5毫西弗,只稍高於一般正面與側面胸部X光劑量,可偵測出2mm病灶,3D立體清晰影像提高肺癌的篩檢率,幫助民眾早期診斷出可疑病灶並做長期低劑量的追蹤,建議有抽煙、廚房工作者、或有家族癌症病史的民眾可安排此項檢查。(文/北醫附醫)【圖:藍功堯主任在記者會上解說DSCT儀器特色】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