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3個小孩在等我,我要努力撐下去」。35歲的安小姐今年初懷了期待以久的第二胎,她同時察覺乳房有異狀,上網查詢覺得不太符合乳癌症狀,原以為是懷孕造成的荷爾蒙變化,直到就醫檢查才確定罹患乳癌。
安小姐忍痛捨去胎兒,卻擔心化療影響後續生育能力,躊躇不已,直到接受醫師建議凍卵,再燃生機,全力抗癌。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表示,乳癌高居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近年來發生率急遽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臺灣地區每年乳癌新生個案由2001年的5,000例增至2012年的10,525例;隨著乳癌年輕化,門診已有年輕病患擔憂因化療影響生育能力。
安小姐就是其中之一;結婚兩個多月懷了第一胎,原本預期第二胎也能順利報到,等了一年多卻遲遲沒有好消息,求子心切的她還到不孕症門診求診;因此,得知懷孕5週後,她和先生都欣喜不已,不料,此時乳房異狀更加明顯。【右圖:杜世興副院長接受媒體聯訪】
安小姐回憶,當時她摸到乳房有蒟蒻狀硬塊,擠壓沒有分泌物,不像網路描述的乳癌症狀,原以為是荷爾蒙變化,一檢查才知道竟然罹患乳癌。幾經考量,才決定中止妊娠,專心抗癌,並接受杜世興醫師的建議,轉至婦產部諮詢凍卵的可行性。當醫師告知,化療的副作用會使她的卵巢功能指數持續下降,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卵巢功能損傷,甚至造成停經,很可能損及生育能力,讓她更加堅定要凍卵,並於6月成功留下3顆受精卵,為日後懷孕留下希望。【左圖:安小姐(左)呼籲婦女朋友,不要忽略任何異狀,也不要仰賴網路上的資訊,有問題儘早就醫,及早治療】
杜世興醫師表示,生育年齡的乳癌病患若接受化療,有可能因化學藥物的副作用而導致卵巢功能破壞,造成暫時性停經,部分甚至會演變為永久性停經,損及生育能力;據統計,35歲以下病患的發生率約為20%、35~40歲約為50%、40歲以上約70%,為避免影響生育能力,化療前凍卵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北醫附醫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王家瑋表示,婦女原本的卵巢功能不佳,化療造成的損傷也越大,化療前凍卵是一個選擇,而日後成功懷孕的機率主要取決於凍卵當時的年齡,狀況因人而異;待病患的腫瘤治療告一段落,即可評估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植入受精卵。【右圖:安小姐(中)與王家瑋主任(左)、杜世興副院長(右)合影】
北醫附醫於今年7月正式成立「乳房醫學中心」,有獨立的診間與候診空間,結合各式新型設備,提供「一站式」的檢查服務,婦女朋友不必往返奔波診間與檢查室,檢查流程快速、方便。(文/北醫附醫)【下圖:陳瑞杰院長(中)、陳震宇副院長(右)及杜世興副院長出席(左)「乳房醫學中心」開幕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