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生技產業純淨的空間〉~閻雲校長投書《聯合報》民意論壇

浩鼎抗乳癌新藥臨床實驗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療效,導致股價大跌,加上其股票傳出內線交易,一時之間,生技產業彷彿從雲端跌到谷底,未來何去何從,備受關注。其實,我們應該要回歸生技事業的本質及正確的態度。

個人的專業是癌症腫瘤醫學研究,近十多年來在美臺有機會接觸生技醫藥產業,也累積不少經驗,願將個人心得分享國人。

生技產業是一個曠日費時、需投入大量優秀人才且花費龐大資金的產業。特色是不斷創新研發,回收期很長,相對風險也很高,不能像許多中小企業,靠著單打獨鬥就能成功。美國一種抗癌新藥的研發,從開始到成功上市,平均約需5至10年,花數億美金;因此必須政府與民間攜手,才能打造一流的生技產業王國。【左圖:閻校長(左)常期投注於癌症腫瘤醫學研究,因而接觸到美臺生技醫藥產業的不同環境】

例如,要研發新藥,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大學具有研究計畫開發人才,可從源頭進行研究,做劑型及動物實驗等準備工作,接著要符合「藥物非臨床試驗優良操作規範」(GLP)、「藥品優良製造標準」(GMP),以及許多毒物及國家標準認定,最後還要經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審查程序才行。這樣審查各國標準不一,臺灣必須從嚴把關,在初期發展即對新藥未來定位加以確定,接著必須通過臨床實驗,包括第一期安全性、第二期有效性、第三期與現有最高標準做評估。【圖:臺北醫學大學(左圖)、臺灣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抗癌標靶新藥MPT0E028(右圖),正式取得美國FDA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的許可】

一旦新藥開發最後無法順利通過臨床試驗,也並非前功盡棄,失敗的經驗累積往往能成為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其所投注的資金也可成為下一棒的資產,因此生技產業是一項具群聚性的高科技產業。

美國許多大藥廠就和先與大學合作,選取藥物,互相合作分享資源,共同研究開發新藥。因為,大學具有雄厚的基礎生化及轉譯醫學根基,藥廠可發揮市場調查、行銷及專利取得優勢,這樣同心協力,才能完成新藥上市,賺取可觀利潤。【右圖:北醫大近年在轉譯醫學發展方面不遺餘力】

國內許多人對生技產業抱持過度樂觀看法,但也有人認為臺灣不具發展生技產業的條件,論點是臺灣太小,人才資金不足,事實上,我們不必妄自菲薄。

以瑞士為例,小國寡民,但是卻是全球新藥研發重鎮。羅氏藥廠(Roche)在腫瘤新藥的研發領先各國,擁有癌症、免疫、感染性疾病等領域專利藥品,其中乳癌用藥「賀癌平」(Herceptin)、大腸直腸癌用藥「癌思停」(Avastin)等藥物,皆為全球暢銷抗癌用藥。

臺灣其實有很好的生技產業發展條件,包括政府與民間實力雄厚,結合工研院、國衛院、生技中心,再加上我們許多大學都主動投入生技醫藥的研發及產學合作,無論在師資、人才都是一流的,所以臺灣有推動生技產業的絕佳條件與環境,只是有無破釜沈舟的決心與魄力。【左圖:臺灣無論在師資、人才都是一流的,圖為北醫大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實驗室】

個人建議必須全國上下一心,由國家政府帶領全力投入,做好配套措施,社會資金大力支持,大學引領正確方向,必能為我國生技醫學產業開創一條康莊大道。

此次事件,讓我們全國都上了寶貴的一課。臺灣生技產業除有賴產官學界攜手合作,大力支持生技產業研發外,也請社會大眾給個純淨的空間。【右圖:閻雲校長投書媒體,刊登於2016年3月9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