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春天,芸芸眾生~閻雲校長新書《雲淡風清》出版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於2015年年底出版新書《雲淡風清》,透過臨床個案的真實故事,充分詮釋醫者悲天憫人,痌瘝在抱的情懷。本校圖書館將於2016年4月12日中午12:10舉辦「與作者有約」分享會,歡迎報名(網址:https://goo.gl/vnJ7Rv)。

尼采說:「有些人要在死後才出生」,醫學訓練即是一種從死到生的心路歷程,生命到底是什麼呢?醫學教育為閻雲提出這道難題,而且讓他越陷越深。在這樣苦苦追尋生命的奧秘,他離開臺灣遠赴美國,30年後又從美國回到了臺灣,百轉千迴,雲來雲去,隨著時空改變,從「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的不同心境,唯一不變的是──灌溉心中這片桃花源。

5年前,他毅然放棄美國高薪,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臺灣母校北醫大服務,並將他過去30年來從事癌症腫瘤臨床及教學所見所聞,透過細膩的書寫,活潑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雲淡風清》一書包括兩大篇章,由數十個真實故事串聯而成。「春天篇」,描述他在美國希望城(City of Hope)癌症醫院行醫時,所親身經歷的個案,從醫師的角度寫下來的生動故事。【右圖:《雲淡風清》一書由數十個真實故事串聯而成】

閻雲校長表示,醫院,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生活場域,生老病死每天在這裡上演;焦慮和不安,時常籠罩在病人、家屬、醫師及護理人員的心中。面對存在、面對生命、面對自己,他最深刻的體會是當癌症悄悄降臨時可視為上天的試煉,把它當作一位老師、一個朋友,透過疾病是一個人最寧靜、最坦承、最深思的時刻。

他說,癌症病人透過適當的治療,也可以有幸運眷顧,健康活下去,但他碰過許多癌症病人卻要面對生離死別。書中談及面對死亡時,急救與否的處理方式,在〈不必急救〉這個案例裡,閻校長給了我們誠懇的建議:以醫師的專業醫學判斷為依歸。

〈生命的樂章〉描寫一位罹患肺癌的老太太,她是鋼琴音樂家,臨終前堅持完成一生鍾愛的鋼琴演奏,陪伴自己與親朋好友分享她的表演,將最美的身影留在人間,作為她告別生命的完美句點。

在〈生命轉角處〉閻校長提到了告知的藝術,如何告知病患得了癌症?在一般人的心中,癌症是死亡的判決,很多人一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無法接受,感到憤怒、挫折,甚至以為生命就此結束。他透過與病患溝通的過程,帶領他們以平靜的心態來接受治療。說起來容易,實際執行起來卻是件不易之事。現在每個醫學院都增加了「告知」的課程,教導醫師們告知的法門不外乎人性化,在《雲淡風清》裡有許多很好的例子。【左圖:告知病情是門溝通的藝術(情境模擬)】

另一篇章則是「芸芸篇」,以閻校長返臺後的所見所聞為主。對一個從醫學院畢業,服完兵役後,負笈他鄉30餘年,再回到故鄉的閻校長而言,感覺確實是陌生的,對事情的思維及執行模式上都有差距。在〈人生舞台〉一文中提及演講前需對與會貴賓一一介紹的現象,究竟是尊重長官?還是僅是依慣例執行?這些禮數到底需不需要?到底誰是主角?東西方在這方面認知的差異,值得大家思索。

書中也提到現在學校增加了通識教育的人文課程,藉以培養學生們廣闊的視野,及豐富的人文修養,唯有經過人文的訓練,才能瞭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在醫病關係中尤其重要。

閻校長的美國指導老師來臺訪問期間恰逢「太陽花運動」之際,校長的老師印象深刻並憶及年輕時也經歷美國60年代反越戰的運動,當時家中長輩眼見阻止無效,提出要求的底線──不能中斷學業。所有的社運或學運只要時間一久,最後都會失焦,悖離了最初的訴求。但我們大家對群眾運動都有著相同的期待,希望在激情過後不要忘了初衷,希望他們能秉持同樣的熱情,繼續引領國家成長,讓社會越來越好。

很高興閻雲校長願意將他不平凡的生命故事與醫者情懷出版,讓讀者可深入瞭解他走過的心路歷程、醫學人文素養及仁心仁術。他的理念、精闢見解,已影響了許多年輕醫學學子,而這本好書更值得讀者們細細品味與體會。

春天的陽光,溫煦燦爛,閻雲校長滿臉慈祥和藹笑容,繁忙的教學、研究與臨床工作,他樂在其中,優雅的身影轉身之後,一切,雲淡風輕。(文/崔岡,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室顧問)。【右圖:面對繁忙的教學、研究與臨床工作,閻雲校長樂在其中】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