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耕耘、今日的成果、明天的挑戰~北醫大生生不息的原動力

國內知名的《遠見雜誌》於2016年9月29日公布了「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臺北醫學大學名列私校排名第1,並在教學面向的評比中名列第2;其中生師比卻有9.9:1,學生平均年度預算高達59萬,均為全國第1;全校註冊率超過九成,也是前10名中最高的學校。

閻雲自回任母校校長,便致力以品牌塑造永續經營的觀念,透過追求教學卓越、強化學術新領域、發展轉譯研究、創新生技與臨床應用、強化國際競爭力、提升醫院經營與教學研究成效等5面向,要將母校打造成「高品質的國際一流醫學大學」,北醫大在國內首度公布的「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入榜前10大及私校第1,這份肯定也鼓舞所有北醫人,繼續以「昨日的教學、今日的研究、明天的創新」奮力不懈。

■追求教學卓越
本校自2006年起連續11年獲得教學卓越計畫,2015年(104學年度)獲全國第3名,補助金額總計逾7.4億元;取得2016年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未來大學計畫第一期與第二期,累計補助經費500萬元;教育部自105學年度起統一調控全國博士班名額,全國博士班名額約6千名,擬逐年調降10~15%,105~106年度北醫大以專案計畫申請,博班招生名額均維持總量。

在強化學術領域方面,本校規模從103學年度的7學院1中心,103學年度9學院1中心(新增管理學院、醫學工程學院)到105學年度10學院1中心(新增營養學院);自100學年度起已新增通過32個系所學位學程(12個博班);本校保健營養學系、醫務管理學系、呼吸治療學系、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牙體技術學系、口腔衛生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等7系所105學年度指考錄取率均為全國第1。【右圖:2016年8月營養學院成立,北醫大教育的陣容更為堅實】

在臨床教育特色方面,除提供多元精進醫學模擬教育,已開設整合性團隊學習課程(GOSCE)、整合式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iOSCE)、實境團隊協作課程(TRM)及國際醫學模擬教育研討會等,以跨國、跨校的合作模式,讓學生透過團隊合作課程,培養未來職場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今(2016)年3月更通過「臨床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由委員會負責統籌本校附屬醫院臨床教育相關事宜的規劃與審議,以利臨床教育特色與制度之發展;由臨床教育委員會推動的「臨床教育e-Portfolio系統」,可提供學生、教師及管理者三方資分享及管理需求,也於9月上線啟用。【左圖:整合性團隊學習課程的神經學檢查與評估】

■發展轉譯研究
北醫大於2014年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癌症轉譯研究中心」補助新臺幣1億元,由閻雲、張文昌院士、劉昉院士、彭汪嘉康院士擔任計畫主持人,進行抗癌藥物研發與尋找癌症分子標誌,並將研究發展成果轉譯於臨床運用及技轉產業界。

2009成立的「轉譯醫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與同為校級「癌症中心」合併為「癌症轉譯醫學研究中心」,著重於臨床與基礎結合的轉譯醫學,整合附屬醫院、臺北癌症醫院及特色癌症研究團隊(如乳癌、大腸直腸癌、腦癌及前列腺癌)進行研究,致力於尋找癌症的生物標記,以發展出各種快速篩檢的系統。【左圖:7T MRI系統對基礎研究、臨床試驗、新藥及新醫材開發將更有裨益】

2015年購置動物磁振造影系統(7T-MRI),並規劃動物用核磁共振影像儀(IVIS Spectrum)設置完善的「轉譯醫學及疾病模式動物」研究資源;2015年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WRU)合作,成立「聯合研究種子基金」,建立轉譯癌症醫學、神經醫學與長期照護合作團隊;2015年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作,以「腦傷害的新診斷和新治療之轉譯研究」通過臺美國合計畫,獲得3年2,190萬元補助等。

■創新生技與臨床應用
本校截至104學年度累計專利申請達375件,其中185件已取得專利證書。技轉研究方面,與超過400家企業合作,其中包含美、日、歐等國際大廠,領域涵蓋藥品、醫療器材、食品、中草藥等,104學年度技轉移轉簽約金達3.78億元(含技術作價股票);近5年獲大型產學合作計畫補助已超過3.7億元,企業產學合作經費已達13.42億元。

2014年獲科技部「SPARK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3年)補助2,950萬元,目前已培育20團隊;2016年與國內14家上市上櫃的知名生技醫藥企業,聯手推出「生技醫療產業研發博士學位學程」,以指導教授加上業界導師的雙導師全新制度,以培育和業界無縫接軌的高階專業人才。【右圖:北醫大與14家生醫公司簽約,開設生技醫療產業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近年來在一校三院基礎研究與臨床驗證資源的支持下,創造從基礎到臨床的轉譯發展與產業化動能,以價值驗證(POV)、概念驗證(POC)為推動主軸,整合技術商品化核心資源,包括「藥物有機合成核心實驗室、藥物劑型開發核心實驗室、抗體及融合瘤核心實驗室、生醫器材試製中心、生醫質譜影像核心實驗室「GTP核心實驗室、藥理活性核心實驗室、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及聯合臨床試驗中心」等,串連基礎到臨床、臨床到商業化,全面提升與發揮知識資本,以達產學合一的成效。【左圖:張文昌董事長(左)與閻雲校長共同為GTP核心實驗室揭牌】

■強化國際競爭力
北醫大至2016年10月的國際盟校數共166校,其中已有11所學校15個雙聯學位,境外學生達590人。2011年通過「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2014年通過教育部核准與南加州大學(USC)工學院合作辦理「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博士學位專班」;2015年全校共開設216門全英語課程,並積極延攬外籍師資及提供雙語化的友善校園環境。

此外,兩大世界大學排名機構「QS」與「THE」2016年9月分別公布了世界大學排名;本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較去年進步16名,居全國私立大學之首;在THE世界大學排名中,較去年進步19名。同年3月「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結果北醫大於醫學排名 114(國內第2)、護理學排名60(國內第2)、藥學及藥理學排名129(國內第3),成績亮麗。

北醫大也是國內唯一派遣醫療服務團常駐史瓦濟蘭、聖多美普林西比、馬紹爾的大學,且不定期出動傳染病、新陳代謝科、內分泌科等專科醫師提供主題式醫療;2016年5月19日閻雲也而獲馬英九總統頒授中華民國四等景星勳章,表彰北醫多年來配合政府醫療外交政策,提昇我國國際能見度的卓越成就。
【上圖:本校境外學生今年已達590人】
【左圖:馬總統授勳後與閻雲校長(右)合影】

■提升醫院經營與教學研究成效
本校附設醫院於1976年開幕,1996年取得市立萬芳醫院公辦民營案,2004年晉升為醫學中心;第三附屬醫院雙和醫院家是臺灣史上首創的醫院BOT案,2008年準時完工開幕,北醫大已成為臺北都會區醫學院校發展最快速的醫療體系。三院於2016年均3度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認證(萬芳為4度),及人體研究保護國際認證(AAHRPP),並獲得Full Accreditation殊榮。【左圖:2015年JCI委員至雙和醫院病歷室進行實地審查情形】【右圖:2015年AAHRPP評鑑委員與萬芳醫院同仁合影】

2012年整合三院癌症醫療系統成立「臺北癌症中心」,是臺灣第一個結合國內外腫瘤研究與臨床治療專家的國際級癌症中心,提供癌症病人多專科聯合門診;2013年更聘請國際兒童腫瘤專家梅傑斯教授(James S. Miser)率先成立了國內第一個臨床兒童腫瘤團隊。

2015年接受委託運營管理「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引進臺灣優質醫院管理模式,也樹立了臺灣醫院管理輸出、兩岸合作辦醫的新模式。【右圖:2013年臺北醫學大學兒童腫瘤臨床團隊成立記者會】

目前三院每年門診服務超過427萬人次,急診22萬人次,住院人次9萬,住院人日63萬,同時也深入社區進行衛教宣導;5家附屬醫院總床數超過4,000床,北醫大一校五院的校院規模,成為臺北都會區醫學院校發展最快速的醫療體系外,也日漸形成國際品牌,不僅透過視訊進行遠端諮詢門診,更有美國、日本、大陸、越南、印尼等國際病患跨海求醫。【左圖:2016年跨海來臺的越南家庭與北醫附醫醫療團隊合影】

此外,從維持營運績效穩健成長、發展國家級卓越醫療與院區特色醫療、強化臨床教學品質、發展跨領域的整合照護模式、協同校院擴大臨床試驗的商業應用價值、發展資訊自動化應用與智慧醫院、持續發展國際醫療服務等面向著手,藉此拓展國內外醫療服務、教學及研究的範圍、品質及價值等,持續提升醫院經營與教學研究成效。【下圖:閻雲校長(右7)2015年12月與校院長官,參加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的開幕典禮】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