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北醫」,從教學到臨床醫療全面啟動AI人工智慧應用

歲末之際,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充滿年節氣氛,弟建煌謹祝全校師生、同仁及校友,在新的一年,闔家平安,諸事大吉、事事順利!

2017年5月人類與AI圍棋大戰,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柯潔;2018年7月舉辦的全球首場神經影像診斷的「人機大戰」中,AI更以逾8成的正確率完勝25位全球腦神經名醫,從以上兩個例子可知,「人工智慧」(AI)時代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所以北醫大未來成功的關鍵之一,不僅要運用創新科技,更要以創新的思維及創新內容,來提升整個附加價值及影響力。在教學方面,本校醫學模擬教育中心於2017年5月起結合虛擬科技,引進XVR 3D模擬系統、虛擬手術系統、六維立體虛擬實境影像系統等科技,將實體模型的教學提昇為虛擬實境的教學;該中心並榮獲2018年歐洲教育組織(AMEE)的ASPIRE大獎,為亞太地區第一間榮獲「模擬教育」獎項的醫學大學。

2018年11月醫學院進一步與HTC合作,率先成立全球規模最大的虛擬實境(VR)解剖學教室,學生可透過虛擬實境畫面,以全方位視野掌握人體的所有結構,讓解剖醫學教育從此進入全新世代。【左圖:本校「醫學模擬教育中心」於2017年5月起引進各項VR教育系統】【右圖:透過VR教案可讓學生享受主動式的快樂學習】

在研究方面,黃朝慶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於2017年起獲得科技部「醫療影像之巨量資料建立與應用研究專案計畫」3年期,補助金額逾8千4百萬元;2018年由醫學科技學院李友專院長獲科技部「運用人工智慧進行跨國主動式用藥安全革新專案計畫」4年期,補助金額逾3千萬元;以及北醫附醫陳瑞杰院長以「使用人工智慧來建構智慧醫院及健康照護生態圈─從疾病到健康與樂活」獲科技部補助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補助金額2千萬元,成績相當亮麗。【左圖:2018年12月26日出席科技部啟動台灣首座巨量醫療影像資料庫記者會上,林建煌校長(右2)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張德明院長(左1)、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左2)、臺灣大學醫學院鄧述諄副院長(右1)合影】

在臨床醫療面向,北醫大醫療體系於2017年7月率先引進由IBM和美國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合作開發的IBM Watson for Oncology,為醫療應用人工智慧的癌症治療輔助系統,全球已有230家醫院採用,服務超過8萬名癌症病患。迄今,已為體系內近700名癌症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並從剛開始可以處理的7種癌症,增加到13種,包括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和肺癌等,而萬芳醫院更成為全球第一個將電子病歷導入WfO的醫療機構,2018年更引進IBM Watson for Genomics,進一步提升精準醫療的層次。【右圖:WfO問診情境模擬圖】

萬芳醫院於2017年10月推出「智慧病房服務」,包含智慧化呼叫鈴、智慧床墊、智慧床頭卡等;12月與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合作,推出全臺首位人工智慧醫療服務聊天機器人「萬小芳」,將人工智慧導入醫院的就醫流程,成為全臺第一家導入人工智慧掛號應用的醫院。2019年1月再與HTC打造全球首創多人體驗的「VR衛教診間」,突破就醫的空間限制,可讓醫師、病人、家屬多人進入同一個虛擬實境空間中,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DM),達到最佳的醫病溝通成效。【左圖:萬芳醫院繼「萬小芳」之後,於今年1月與HTC打造全球首創多人體驗的「VR衛教診間」】

北醫附醫於2018年8月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創新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出智鏈護照,全面提升轉診服務,建構並整合個人健康照護網絡,民眾可於24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12月推動「自動化檢驗系統」,大幅縮短檢驗與病人等候時間,有效提高檢驗效率與降低檢體汙染風險。雙和醫院於同年12月針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結合醫療物聯網應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打造了「慢性呼吸道疾病預警系統」,也開啟了新型態的健康照護模式。【圖:北醫附醫的「自動化檢驗系統」(左圖)及雙和醫院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預警系統」(右圖)展示說明】

建煌不禁要為校院的同仁喝采,能在短短兩年內,以AI在醫療上的運用推陳出新,開創國內外的各項先例,未來北醫在教育、研究與醫療方面,更將持續在人工智慧、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Cloud)、大數據(Data)、物聯網(IoT)、5G醫療應用等方面創新發展,達成智慧北醫(SMART TMU)的目標。

歲末之際,再次祝福大家新春愉快,豬年大吉大利。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