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教育部、科技部聯合舉辦「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各國學者發表多項細胞療法新技術

「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由臺北醫學大學、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GASE)聯合舉辦,研討會主題為「Cell-base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邀請美、日、臺等產官學研界等知名學者菁英參與,期望透過研討會跨國界交流激盪更多火花,同時促進潛在合作與鏈結。

科技部GASE袁孝維主任表示,面對科技新世代的產業轉型,以及一日千里的發展趨勢,基於科技無國界的特質,GASE將以搭建我國科研國際合作的加速器為宗旨,以科研能量最高的高教機構為核心,搭建聯盟式平臺,以國際合作的力量,槓桿我國既有之前瞻領航科研能量,建置完整科研國合生態系統,系統性結合我國策略、政策及資源,發揮綜效,與國際夥伴機構並肩同行,以科研力量布局全球。

研討會開場重磅學者之一,亞洲細胞治療協會下坂皓洋(Akihiro Shimosaka)主席,受邀在會中專題演講,闡述亞洲的細胞治療概況,比較日本與臺灣的法規面、產品面及針對臨床細胞治療實例作分析。另一重磅學者,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則發表脊髓損傷患者透過手術合併幹細胞注射的新型療法,成功率大幅提升達70%以上,為眾多患者帶來一線曙光。【圖:科技部GASE袁孝維主任(左圖)及亞洲細胞治療協會下坂皓洋主席(右圖)】

杜元坤表示,治療臂神經叢損傷、中風偏癱及脊椎癱瘓的方法,主要源自於3個基礎與12次觀念革命。其中一個基礎則是鼻腔幹細胞及外泌體(exosome)及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的正確使用,而這也是最近10年來利用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癱瘓的主流研究。

但使用不適合的幹細胞則成果不彰。杜元坤表示,這是因為不論是從骨盆、骨髓腔或是脂肪細胞取得的間質幹細胞,其所培養出來的細胞,並不能真正變成為神經細胞,反而很多細胞轉變成纖維母細胞,這些纖維母細胞反而把神經再生之路擋住。【右圖: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

此外,日本千葉大學岡本美孝(Okamoto Yoshitaka)教授、本橋新一郎(Shinichiro Motohashi)教授分享正在研究開發的新治療方法「NKT細胞免疫療法」。NKT細胞被證實具有有效抗癌作用,研究團隊計畫臨床試驗,並製作特殊的免疫細胞,運用在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將可發揮更好的療效。【圖:日本千葉大學岡本美孝教授(左圖)、本橋新一郎教授(右圖)】

台灣再生醫學會理事長、亞東醫院骨科部張至宏主任介紹退化性關節炎再生醫療的進展,目前國內常見的軟骨損傷治療方式,是透過挖取自體軟骨組織進行修補的馬賽克鑲嵌術(mosaiplasty),但手術成效受限於完好軟骨供體處以及可能造成的副作用,若輔以再生醫療培養軟骨組織,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將可更加完善。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林泰元副教授,也是臺灣細胞醫療協會秘書長,針對細胞藥物之體內追踪與藥物動力學完整闡述,提供未來細胞藥物開發的重要指標。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簡任技正以「臺灣細胞治療之政策法規新進展」為題分享。劉越萍表示,「特管辦法」開放到現在已經有86件申請案於審查中,以癌症治療的自體免疫細胞為最大宗,審查的程序之一為:申請的醫療執行單位必須有符合GTP實驗室之細胞製備場所(Cell Processing Unit, CPU)、完整臨床計畫書、與定價規畫書。而完整的審查程序是以追求病患的安全為宗旨。【圖:劉越萍簡任技正(左圖)及黃彥華研發長(右圖)】

北醫大研發長黃彥華教授指出,2019可謂細胞治療元年,臺灣通過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研討會與會學者一致認為臺灣醫療將會有非常大的進步,神經損傷、退化性關節炎與癌症等疾患,在非常進步的細胞治療技術下,皆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醫療奇蹟。(文/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秘書處)【下圖:「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大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