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民醫院泌尿科江怡德醫師談「攝護腺肥大與治療」

55歲的王伯伯最近發現自己開始有頻尿、小便變細甚至是解尿困難的症狀,晚上睡覺時也因為急尿感要起床2~3次,影響到睡眠的品質。白天上班也因為小便解不乾淨而常跑廁所,造成工作上的困擾。同事看到他的狀況,建議他去看泌尿科門診,最後診斷出是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障礙,經服藥後,症狀已改善。

其實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症狀,對於超過50歲以上的男性是個惱人的問題。根據美國的統計指出,排尿障礙是年長男性前3大就診的原因,而亞洲男性常輕忽了這些症狀,到了尿不出來或腎臟功能受到影響時才就診,那時往往只能接受手術治療,而錯失可以單純服藥控制的時間。【左圖: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症狀,對於超過50歲以上的男性是個惱人的問題】

造成泌尿道症狀的原因有許多可能,如結石、神經或內科方面疾病的影響。如果排除掉這些問題,病患到了門診時,一般會安排基本的檢查,包括指診、尿液檢查及抽血檢查攝護腺指數。指診可初步評估攝護腺的大小及是否有摸到腫塊,而配合抽血檢驗攝護腺指數,則可以偵測是否有攝護腺癌的風險。如果服藥後症狀仍無法完全改善,可能會加做尿流速的檢查,或是直接用下腹部或經直腸超音波來評估攝護腺的大小。

目前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另一種是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各有其優缺點。「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可以幫助攝護腺放鬆,好處在於作用效果快,通常服藥一週後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壞處是可能有降低血壓的風險,造成頭暈的現象,另外它並無法讓攝護腺縮小,所以如果過大的攝護腺或是服藥後經過一段時間,效果可能就不會那麼顯著。「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的作用,在於減少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影響,可以讓攝護腺縮小,缺點在於服藥後6個月攝護腺大小才會有明顯的變化,另外可能影響到性功能。所以該使用何類藥物或合併一起使用,需由泌尿科醫師針對個人的情況來做評估。【右圖:新國民醫院泌尿科江怡德醫師】

如果服藥一段時間後,藥物的效果變差,或有反覆泌尿道感染或尿滯留等併發症,經過重新檢查評估後,需使用手術的方式治療時,目前常見的手術有兩種:

1.傳統內視鏡電刀刮除手術:此項手術為使用電刀將攝護腺肥大壓迫到尿道的部分刮除,通常需住院5~7日,手術中出血及電解質不平衡的機率較高,所以對有中風、糖尿病、心臟疾病或有其他合併症的病患風險性較不適合。

2.內視鏡雷射剜除手術:此手術的好處在於住院及拔除尿管的時間較短,出血及電解質不平衡的機會低,長期復發機率較低,缺點在於健保並不給付,需自費耗材。至於病患適合那一種手術治療,可與醫師做詳細的討論。

雖然大部分解尿的症狀並沒有立即性的風險,卻可能造成男性生活、睡眠品質及工作上的影響,如果置之不理,更有可能造成尿滯留及腎功能損傷。所以50歲以上的男性,如果有泌尿道的症狀,建議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指數及門診評估,以期達到早期發現及治療,改善長期的生活品質。(文/江怡德,新國民醫院泌尿科醫師)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