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109學年度師鐸獎,由廖建維副教授、鍾明惠教授、侯文萱教授、吳明順副教授及陳志華教授獲得殊榮

109學年度臺北醫學大學師鐸獎獲獎教師共計5名,分別由學校的鍾明惠教授及廖建維副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侯文萱教授、萬芳醫院吳明順副教授,及雙和醫院陳志華教授獲得殊榮。學校於2021年12月1日,在行政會議舉行「109學年度臺北醫學大學師鐸獎」線上頒獎典禮,嘉勉5名表現優異的良師。

「師鐸獎」為本校教師之最高榮譽,本學年度於9月公告約半個月的時間,北醫大專任教師透過自我推薦、學院系所推薦、三家附屬醫院推薦或是學生會推薦的方式參加徵選,再由「師鐸獎遴選小組」,審查項目及比例為教學(25%)、研究(25%)、服務表現(25%)及特殊貢獻(25%)。(文/人力資源處)

▓醫學系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廖建維副教授

2021年剛好是我成為北醫專任教師的第10年,非常非常非常感謝北醫大給我此項殊榮,在近10年的教職生涯中,本人先後在105、107與108學年度分別都獲得「校級」教學優良教師獎項;也在108學年度獲得「傑出教學優良教師獎項」的肯定;在107學年度與108學年度也分別獲得「年度教學表現成就獎」與「年度教學表現優異獎」第1名 ;在105、106、107、108與109學年度連續5年分別獲得「校級」優良導師獎項; 109學年度則獲得「傑出優良導師獎項」的肯定。【左圖:醫學系廖建維副教授】

本人的教學理念主要著重在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生活寄生蟲化,寄生蟲生活化」為教學目標,而這樣的教學理念及目標也獲得同學及學校高度認同與肯定,在接下來的10年甚至20年,我也會本著這樣的教學理念及目標繼續隨著北醫大的腳步一起成長茁壯。(服務年資:9年)

▓護理學系:鍾明惠教授

至北醫任教轉眼間已經13年,獲選北醫師鐸獎的肯定,感恩在內心,首先要感謝林建煌校長,在其擔任教務長時給予行政老師的關懷與指導,以及擔任主任秘書時,給予研究計畫的支持與包容;感謝吳介信副校長給予我產學概念的啟蒙,才開啟我在護理學院產學計畫的生涯;感謝陳震宇副校長對護理學院研究方面督導,使學院研究能量大幅提升;感謝周桂如院長的提攜與叮嚀,明惠才有今日的表現;感謝雙和醫院給予擔任督導長的機會,可繼續服務於臨床。更感謝護理學院和三院護理部同仁們的協助,以及護理學院學生們,都是我一路上成長的貴人。【右圖:護理學院鍾明惠副院長】

無論是擔任護理學院副院長,負責研究發展業務,協助學院發展國際化研究合作、產學研究合作等事項,亦或是擔任雙和醫院兼任督導長時,透過這些經驗的學習與磨練,讓我深刻領悟如何實踐教學於推廣護理專業與護理教育方面是相當重要的。一直秉持著「以身作則,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透過教學現場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參與實習、研究討論、論文發表等,在這些過程中除了以師長身分教導與經驗傳承外,亦藉由學生反饋自我反思,期許更精進自我能力並持續努力耕耘。獲獎不僅是一項榮譽,也是您們對我與護理學院的殷切關懷,都將激勵我往後繼續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在此向您們致以衷心感謝,感恩在內心。

最後,我想大聲說:我是一位臨床護理教師,一位發展及塑造創新教育氛圍的「創新」教師,一位落實創新教學實踐環境的「創心」教師,一位與護理學院教師心連心培養護理、高齡長照閃亮星之「創星」教師,謝謝大家。(服務年資:13年)

▓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侯文萱教授

榮獲109學年度的師鐸獎,這是我畢生最大的榮耀,首先要感謝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與教學部的推薦,以及北醫大同事與校方長官的認同與肯定,其次感謝親友的支持,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醫學教育。

我的教學理念強調「教」與「學」並重的實證主義(Pragmatism),培養學生實證為基礎的實務應用能力,更化解專科之間的藩籬並促進校院融合的跨場域跨領域的跨專業團隊合作,以Break down silos for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IPE)and InterProfessional Practice(IPP)為目標,以「鷹架支持」(scaffolding)理論為基礎,期許自己在師生互動的歷程中,當學生的能力漸漸增加之後,老師所給予的社會支持就逐漸減少,而將學習的責任漸漸轉移到學生自己身上,如同房子蓋好後,逐漸把鷹架移開。因此,任教護理學院高齡健康管理系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期間,始終以一個促進者(facilitator)和支持者(supporter)的教師角色,致力於學生跨域的合作學習與創新的啟發反思,為高齡長照人才的啟發培育盡一份心力。【左圖:高齡健康管理系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侯文萱教授】

近幾年擔任北醫附醫院級教學型主治醫師與實證醫學中心主任,和跨領域團隊一起在復健、高齡、長照、實證醫學及全人照護,齊心努力提升照護品質更是臨床教學的終極目標。主責醫五跨領域人文反思課程,協助醫學生針對護理、藥劑、醫檢、呼吸治療、社工、復健、放射、營養、心理靈性等跨域整合照護之團隊模式進行討論與反思,讓實習醫學生融入興趣,也挑選培育跨領域職類的不分科住院醫師(PGY)和醫師組隊參與實證醫學競賽獲得國家醫療品質獎實證醫學類金獎。擔任實證醫學會理事及考科藍台灣研究員至今,致力於推動實證健康照護的知識轉譯與民眾健康識能的科普化,從國內到國外、從臺灣北到臺灣南、從醫學中心到衛生局、從實體研討會到線上工作坊,十年來共百餘場實證醫學或醫病共同決策之推廣演講。

我的研究領域主要以高齡復健公衛醫學相關跨領域的初級與次級資料研究為主,在校方支持下有幸於2016年獲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獎助學金擔任南加州大學(USC School of Gerontology)的訪問學者,精進老年學與長照臨床實務與政策規劃,2021年8月開始以復健科醫師之專業背景投入高齡醫學科並擔任主任,擔負起跨領域間的跨專業溝通,整合醫療與非醫療的專業人才。多年來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的高齡健康識能專題、國家健康署的空污健康識能、中央健康保險署的急性後期照護、長期照顧司的預防延緩失能照護以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的居家社區賦能照護合作計畫等,持續為落實跨領域跨場域的高齡復健與長期照護而努力。

自1993年進入北醫大求學,一路走來靠著許多恩師的指導與提攜,9年多前再度踏進離開12年的母校,從一名懵懵懂懂的學生到今日成為一名教授,更幸運地能在回母校的第10年,榮獲師鐸獎的殊榮。獲獎當然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醫學教育旅程的開始,也必須肩負起更大的責任與使命。(服務年資:9年)

▓醫學系內科學科:吳明順副教授

能夠濟世救人的醫師要有福報,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師需要智慧,感恩學校提供我同時可以擔任醫師和老師的機會。首先,感謝學校舉辦師鐸獎的選拔,讓我能有機會參選。更感謝學校經營萬芳醫院,讓我這個本校的教育部公費生可以就近在萬芳醫院下鄉服務,最幸運的是我還可以順便接受消化內科的專科訓練,甚至指導本校的學生。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感謝許多老師們的指導,尤其是到了萬芳醫院後,邱文達院長、連吉時院長、關超然教授和陳彥州老師,他們在領導統御、為人處事、問題思辨以及醫學研究都為我樹立了典範,啟發了我的學習;我要將這個榮譽和我的老師們分享,未來也會砥礪當老師要啟發學習,莫忘初衷。最後,更要謝謝萬芳醫院陳作孝院長的大力支持,沒有他的推薦,我就沒有機會站在這裡領獎。(服務年資:6年)【右圖:醫學系吳明順副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陳志華教授

非常感謝師鐸獎的肯定,這是對一個兼具學校教師以及附屬醫院醫師角色的最大的鼓勵。感謝臺北醫學大學校院長官們的支持,讓我們可以在北醫大的優良教學環境下,教育我們的優秀的學子。感謝北醫大的學生以及醫院裡的年輕醫師們,對於追求生醫研發及醫療專業的渴望與理想,讓我們有機會與你們一起教學相長。我也將繼續貢獻我的一切,來教育與培養我們的學生與醫師,成為具有人文素養,社會關懷以及創新思維的生醫研發和醫療專業人才。(服務年資:9年)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