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胡朝榮副院長、楊政達院長兩研究團隊,獲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111年合作計畫

行政院於109年指示國家衛生研究院擔任「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主責單位,並依計畫徵求及管理相關研究計畫。本校醫學院副院長胡朝榮教授與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簡稱人社院)院長楊政達教授各自組成的研究團隊,分別以「建構失智症創新醫療與照顧體系」及「高齡長者心理健康議題研究」兩計畫,爭取到國衛院111年整合型計畫。

▓胡朝榮副院長團隊:建構失智症創新醫療與照顧體系

胡朝榮教授跨學術機構與陽明交大、聯合醫院組成研究團隊,爭取獲得國衛院「建構失智症創新醫療與照顧體系」整合型計畫,共4個子計畫,由胡朝榮教授擔任總主持人,第一年總經費補助1,000萬。4個子計畫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子計畫1建立國家級失智症病房及研究中心。由胡朝榮教授主持,對國內提供失智症醫療團隊各職類可以在此接觸及學習失智症病人完整的課程,對外成為國際鏈結的窗口,快速提升國內失智症醫療水準,也協助臨床研究及產業發展。【右圖:醫學院胡朝榮教授】

子計畫2運用醫療科技尋找個人化多元失智症危險因子。由陽明交大傅中玲教授主持,應用在健康及亞健康族群中發現失智高風險個體,發展本土化生物標記基準,並提供為個人化醫療參考。

子計畫3針對臺灣長者降低失智風險及認知強化之多面向介入。由本校官怡君副教授主持,研究參考國外的成功經驗,依照臺灣風土民情之差異調整介入模式,並於我國場域實際操作,期能獲得堅實的證據,建立本土可行的方案。

子計畫4建構臺灣失智症跨領域照護體系與醫療照顧科技服務整合計畫。由臺北市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主持,檢視我國現行失智症照護模式,從疾病預防延緩、及早診斷、到失智症個階段病程照護服務。透過鏈結醫療、長照與社區組織,引進人性化智慧科技照護,提出前瞻性整合照護服務模式,克服人力短缺、城鄉差距等問題,作為政府未來規劃施政的參考。

希望透過盤點國內外失智症相關研究成果,提出以實證為基礎,有實際成效的新興失智症延緩治療方法;及透過評估「失智照護服務計畫」執行之成效,釐清影響實際執行之結構性因素,提出實務推動上可行的改善方案。(文/研究發展處)

▓楊政達院長團隊:高齡長者心理健康議題研究

人社院楊政達院長率領跨域團隊,以「高齡長者心理健康議題研究」獲得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111年合作計畫,4年整合型計畫合計總金額為1,200萬。本團隊橫跨北、中、南多所學校,計畫成員包含:本校護理學院周桂如院長、邱惠鈴教授、人社院曾祥非副院長、臺灣大學心理系張玉玲教授、東吳大學心理系汪曼穎教授、成功大學心理系謝淑蘭講座教授、亞洲大學廖御圻教授、臺中科技大學林文彥教授。【左圖:人社院楊政達院長】

本計畫針對高齡者幸福感進行研究,藉此重新定義臺灣本土化高齡長者幸福感。進而透過三種層次的介入方案(如:健康體能促進、認知腦力提升、社交情緒調節),搭配自製研發手機APP與智能腕錶進行經驗取樣紀錄,即時監控高齡者幸福感的變化;並透過大數據運算,針對高齡者弱點推薦介入方案。希冀透過本計畫,提供高齡者自主訓練的可能性,讓高齡者在疫情嚴峻的當下,仍能兼顧身心健康,活出幸福。(文/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研究發展處)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