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中心舉辦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院系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策展「敘@信義」

臺北醫學大學「熟齡Smart care跨域敘事教研計畫3.0」為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之全校型計畫,目的透過敘事醫學構築信義區未來友善高齡家庭,引領師生關注在地熟齡、推動場域議題,以培育兼具人文關懷、創新創意的未來生醫人才。通識教育中心於2022年1月6日至14日在跨領域學院,舉辦1101學期為期一週的「敘@信義」成果展。

開幕式邀請計畫主持人朱娟秀副校長、共同主持人梁有志教務長,並特別邀請信義區游竹萍區長、信義健康服務中心周真貞主任、信義社區大學鄭勝吉老師和陳奕峰老師,以及許多與我們共同關注信義區在地議題與創新教學的師生共襄盛舉。本次有別以往的成果展,著重呈現計畫投入在地文化與知識的能量,實際與在地場域連結,涵蓋信義區公所、信義社區大學、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合作單位,未來更將逐步拓展,喚醒師生對地方的覺察與應用。【上圖:朱娟秀副校長在「敘@信義」成果展中致辭】

開幕式當天邀請本校敘事力團隊助教進行「年輕視角的信義」分享,助教們帶著驚奇的口吻敘說從參與計畫以來,對於信義區的重新理解,不再只是百貨林立的繁華想像,更關注在此實際生活的人事物,其實也充滿樸實、緩慢、年老的一面。而有年輕視角,當然少不了成熟視角,團隊邀請到在地熟齡長輩呂永嘉先生,分享「成熟視角的信義」。呂永嘉看著信義區的誕生、見證信義區的發展,帶著師生將信義區歷史述說一遍,臺下聆聽的學生都聽得相當入迷。【左圖:呼吸治療學系三年級劉欣儒助教(左1)分享年輕視角的信義】【右圖:呂永嘉先生(右1)敘說成熟視角的信義故事】

策展期間同步推出系列活動,鼓勵師生開啟關於信義的「敘事」,如:透過線上書寫平臺敘說各自眼中的信義、五感體驗等;或結合通識教育中心英語學習角(English True Corner),使用第二語言英語、臺語分享對信義的印象和故事,展現轉譯及溝通能力;「敘@信義影展」則由本校敘事力團隊於學期間進行公部門、在地人士訪談,希望透過各領域推動人士介紹不同視角的信義。報名相當踴躍,系列活動的回饋中,可見參與者對於信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藉由此次策展拋磚引玉啟發師生未來對於信義的探索慾望。【右圖:信義區游竹萍區長接受北醫敘事力團隊訪談】

教育部敘事力計畫在北醫大執行已邁入第3年,如何讓計畫目標與校部發展相互搭配,並將敘事力與創新跨域教學融入課程中、深入北醫發揮影響力,是團隊一直以來思考並努力的方向。透過議題導向敘事路徑跨域教學(Issue-oriented Interdisciplinary by Narratology, IIN)課程推動及課群籌組,教師間自主觀課、共備、議課,激盪出教學的火花,迄今也累積超過70門課程、3,000多位師生參與敘事力計畫課程,期許3年後,敘事力在北醫持續地發酵、擴散……。(文/通識教育中心)【下圖:北醫大師生共襄盛舉「敘@信義」成果展】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