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醫院護理部部長趙慧玲:當同仁神隊友,打造最好學習、工作環境

國泰醫院護理部部長趙慧玲,在國泰醫院待了三十幾年,稱得上是個老國泰人,平易近人的她,全院一千多位護理同仁幾乎都認得,也都能聊上幾句。趙慧玲和新光醫院護理部主任鈕淑芬是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身)護理系第一屆在職進修班的同班同學,兩人成長背景相近,都是先唸護校及護專,再進北醫在職班,交情當然非比尋常。

她從位於新店的耕莘護校畢業後,考進在石牌的臺北護專,就讀北醫那三年,則過著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再到學校上課的繁忙日子。這種必須兼顧工作及學業的生活型態,讓她學會如何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也讓她與人交往時多了同理心,有了溫潤如玉的人格特質。【左圖:國泰醫院護理部部長趙慧玲】

身為北醫護理系第一屆在職進修班的成員,格外能感受到校方的重視,主任盧美秀也非常用心,不論是聘任的師資或是課程設計,都受到同學們的肯定。比如說,教授護理行政的是當時國泰醫院護理部主任王憲華,學術及實務經驗都相當扎實而豐富;教授腫瘤護理學的是一批才從國外學成歸國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師,年輕有理想,又有國外最新的臨床護理學養;至於教授研究方法和研究概論的是目前嘉義基督教醫院主任廖彥琦,當時她才從國外拿到學位回國,也是滿腔教學熱忱的年輕學者。

一個才開辦的在職進修班,竟有如此堅強的師資陣容,相當不容易。當時趙慧玲已在國泰醫院外科病房工作,除了週一至週五的課程外,有時連週末也得到校上課,往往從醫院下班後,就得趕緊搭車到位於三張犁吳興街的北醫,上傍晚六點的第一堂課。

他們那一班,除了少數幾個同學,其餘大都是在職生,工作地點多半都集中在大臺北地區,趙慧玲印象中來自臺大醫院及公保體系的居多,各占10人左右,其餘則分散在長庚、新光及臺北市立醫院等大小醫院。正因大家都已具備一定的實務經驗,加上有些年紀也長了些,對於未來的人生及職涯有較務實的規畫願景,上起課來格外認真。

雖是晚上,該上的課還是得上,體育課也不例外。趙慧玲記得升上二年級時,班上陸續有十幾位同學懷孕,包括她自己,上體育課時,老師通常會特別通融,要她們視體力繞著球場或操場走走路。後來,她不慎流產,拿了醫師開的診斷證明請假,教基礎醫學的男老師還要她好好保養身體。多年後在一次宴會,遇見那位老師,還主動問她身體狀況,一如以往,讓她感念至今。

就是北醫以人為本的堅持與傳統,而這種充滿人性關懷的教育理念,趙慧玲謹記在心,並帶到職場發揚光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泰醫院除了秉持分區分艙分流的防疫準則,堅守醫院的防疫運作外,並肩負起臺北西區一家加強型專責防疫旅館確診民眾的照護工作。接到緊急任務後,她立即在院內公開徵選自願前往支援的護理人員,沒想到報名人數高於預定人數的兩倍以上,短短兩天就組成護理支援團隊進駐專責防疫旅館,讓她深以為傲。

為了兼顧院內日常的護理工作,她盡可能從不同科部選人,並為他們備妥足夠的醫療器材及防護裝備,再三叮嚀先照護好自己,才有能力照護染疫病人。

外派支援期間,她送給每位進駐專責防疫旅館的護理同仁愛心防疫包,裡面除了有口罩、面罩、酒精及護手霜等必備的防疫物資外、還有維他命,雞精和補元氣的飲品等。此外,每次為這些護理同仁送發工作服時,都會適時補充各式物資,或是加碼附上醫院附近知名的紅豆吐司,院方的其他科室主管甚至還會提供熱騰騰的便當、薯條三兄弟等,暖暖他們的胃也溫暖他們的心。

同時照護八十多位入住專責防疫旅館的民眾,需定期評估他們的狀況,若發覺病人有異,需立即安排院內醫師連線診療處置或適時後送,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解決。護理同仁的壓力可想而知,靠著他們堅定的意志力與精實的照護訓練,任務期間總算不負所託。所幸2021年春末夏初爆發的那波較大規模疫情,不到一個月就控制下來,外派支援的護理團隊也重返工作崗位。【右圖:趙慧玲(中)帶領的國泰醫院護理團隊表現優異,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右2)也致意祝賀】

隨時關心護理同仁,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增加他們的學養及專業技能,一直是趙慧玲的處事原則,深獲同仁愛戴及院方肯定,她也因此一路升到護理部部長。她始終認為,唯有提供最佳的學習機會及工作環境,才能讓護理同仁與時俱進,願意繼續留下來一起打拚。

離開校門後,趙慧玲整天忙著工作,很少回母校走走,但對母校的關心未曾稍減,對母校近年來突飛猛進的優異表現也知之甚詳,並以身為北醫人為榮。她期許目前仍在學的學弟妹們好好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外,更要保持選擇護理的初衷,未來才能在社會上發光發熱,成為備受敬重的醫護先鋒。(文/節錄自《北醫人》NO.19封面專題)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友訊息。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