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開發預測細胞治療成效準確度,林秋烽教授團隊獲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補助

科技部為發掘學研機構具創業潛力之重大研發成果,補助進行商業化成立衍生新創公司,於近年徵求價創計畫、萌芽計畫及科研創業計畫等大型商化補助專案,徵求符合政府產業創新政策推動方向且為破壞式創新技術的創業計畫。

「111年度第1梯次科研創業計畫-萌芽案」補助名單於1月公布,醫學系微免學科林秋烽教授團隊以「監測血液免疫相合併智能演算預測CIK細胞抗癌療效」,獲科技部450萬補助,該計畫從150多件申請名單中,歷經書審、商發營訓練、主持人創業決心面談及最終的會議審,最終共補助21團隊(其中私校共補助5團隊),實屬不易。【左圖:醫學系林秋烽教授團隊合影,左起王筠婷、林秋烽教授、曾柏鈞博士、賴君豪】【右圖:林秋烽教授(右1)與推動計劃辦公室進行創業1對1面談】

該計畫為林秋烽教授與李冠德醫師合作,以免疫監控為基礎,針對癌症患者接受細胞因子誘導的殺手細胞(CIK)細胞療法,開發輔助醫師在術前評估與決策的伴同式診斷,進以預測治療效果。檢測內容以分析免疫力樣態,除了可用於免疫健康健檢,更可進一步預測罹癌風險,以及預測接受癌症免疫細胞治療的效果。透過療效預測,也將為病患或家屬以及醫師,做出醫療決行的重要參考,降低非必要性醫療資源及費用且省下寶貴的治療時間。

此次創新專案的合作,由林秋烽團隊認為免疫療法需即時有效地監測免疫致病因子,是否被阻斷,抑或是免疫防禦因子,是否重新被活化,透過李冠德醫師從臨床需求的觀點出發,技術團隊從回溯性的臨床資料,開發智能演算預測CIK細胞抗癌療效,目前預測成效可達85%。在科技部研創業計畫萌芽案補助階段,團隊將完善抗體套組檢測,並擴大收案佈局全臺醫療院所合作,優化智能引擎輔助預測CIK治療效益期,以完成智能引擎的醫療器材軟體(SaMD)上市申請為目標,藉由線上AI智能引擎服務,達到跨國服務。

科技部於補助學研商品化及創業計畫,包括萌芽計畫(109年改為科研成果創業計畫)、科技部價創計畫(110年轉為經濟部價創計畫)、育苗計畫等大型經費補助專案,北醫大事業發展處商品化規劃中心主責一校三院研發團隊的技術商品化輔導與生醫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以提升北醫大研發成果產業價值、加速研發新創循環,創造生醫轉譯的產業應用效益。

透過中心專案經理從案源探勘、技術評估、商化輔導、計畫管考與資源鏈結等,在專案管理的架構與外部專家顧問團建制下,自106學年度起輔導超過35團隊,爭取獲得科技部、經濟部及教育部超過3億元的補助。商品化規劃中心每年亦辦理亞洲生技大展、台灣醫療科技展等展會活動,協助推廣校園潛力技術團隊,希冀透過產業鏈結與媒合曝光,協助團隊技術商品化推廣。若有興趣之技術團隊,歡迎與事業處商品化規劃中心(techcc@tmu.edu.tw)進一步聯繫。(文/事業發展處)【左圖:曾柏鈞博士參與2021年由事業處-商品化規劃中心籌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