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醫大圖書館學術傳播月,舉辦「學術傳播系列講座」等系列活動

本校圖書館致力於推動學術傳播服務,歷年建置了北醫機構典藏、學術庫暨專家研究網、加入BMC及MDPI出版社會員、推出掠奪性期刊初檢服務等,並將每年3月訂為學術傳播月,加強推廣學術傳播相關服務及議題。2022年的學術傳播月圖書館舉辦了「投稿前的選刊、轉刊經驗分享」、「I SEE U學術傳播系列講座」等系列活動,鼓勵北醫體系同仁了解學術傳播相關的議題。

3月11日首先邀請到藥學系吳宗軒副教授,針對投稿前的選刊及轉刊進行經驗分享,包括投稿流程的解說及各階段需要注意的事項,也詳細分享了許多個人平常使用的方法和工具,諸如善用期刊網站的搜尋功能,去了解期刊的研究方向、圖書館提供的書目管理軟體、選刊參考網站等。吳老師也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投稿有時順利、有時坎坷,給自己一點時間,但論文一定要發表,研究需要被文字化,才能變成證據,對學術社群產生貢獻。【左圖:吳宗軒老師大方分享個人學術投稿經驗】

圖書館於2021年舉辦「RG擂台賽」,徵求北醫體系的專任老師、研究人員及附屬醫院的專任主治醫師,以RG分數進步最多者獲獎,希望能增加北醫體系研究人員的研究能見度並鼓勵學術媒體社群的經營、在ResearchGate(簡稱RG)上完整登錄研究產出、促進研究人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由「RG擂7賽」延伸規劃「I SEE U學術傳播系列講座」,邀請「RG擂台賽」參加者、經營RG經驗豐富的教師、醫師、研究人員等,從不同的角度及觀點分享RG的使用經驗,鼓勵更多研究人員加入學術社群經營的行列。

首場講座於2022年3月18日舉辦,蔡佩珊國際長以「Dances with Wolves_Academic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為題,從介紹學術社群網路、重要的學術社群平臺,談到推薦RG的原因,她認為RG具備聲望、合作、個人管理、研究傳播及影響力衡量等規範。蔡佩珊國際長的RG分數為42.37,較97.5%的RG平台成員高,她分享了她的RG個人簡歷檔案,展示她如何瞭解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情形,以及她與其他研究者互動的經驗。而保健營養學系越南籍的曾藩惇(Tuyen Van Duong)助理教授,RG分數35.05,較92.5%的RG平臺使用者高,他的介紹聚焦於年輕學者及學生如何應用學術傳播平臺,提到可以用各種平臺來傳播自己的研究。以RG為例,Tuyen Van Duong老師鼓勵年輕學者應該多與其他人互動來維持RG分數,從問題開始,進一步透過訊息、視訊來互動。【右圖:蔡佩珊國際長(右)與曾藩惇助理教授(左)為全英語講座,吸引許多外籍學生報名參加】

第二場次於3月29日舉辦,邀請到「RG擂台賽」中榮獲最佳進步獎優等的牙體技術學系孫瑛穗助理教授,和榮獲第10屆青年杏林獎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張華景主治醫師。孫瑛穗老師以「社交平臺正夯-科學研究的臉書」為題,分享自己是因為圖書館的活動才瞭解到RG,以科學研究的臉書來比喻RG,簡顯易懂的介紹RG功能介面,並分析使用RG的優點和缺點。【圖:牙體技術學系孫瑛穗助理教授(左圖),北醫附醫張華景醫師(左圖)分享】

張景華醫師則以「學術期刊投稿經驗談:從Reject到Accept的秘訣」為題,從期刊投稿的各個流程提出建議,例如:撰稿時可透過字體、排版、圖表及英修來提升接受率;期刊選擇考量期刊領域、接受率、是否有類似主題;回覆審稿者必須要有誠意等非常實用的建議。以上講座錄影皆可登入my2tmu平臺(http://my2.tmu.edu.tw/course/37648)觀看。(文/圖書館)【圖:吳宗軒老師(前排左3)與邱子恒館長(前排右3)及與會者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