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5歲女性來到我的診間,告訴我她的肩膀已經痛了很久,本以為是抱小孩跟作家事導致的,休息幾天就會痊癒,沒想到回到職場工作後,因工作長時間需使用電腦,下班後的娛樂也與手機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肩膀疼痛讓他輾轉難眠,側睡時還會壓到痛醒,才決定前來就醫。
經檢查後我發現她的肩關節穩定度不足、肌力不足,以致於在舉手的時候會同時聳肩,使用頸部或上背的其他肌群幫忙肩膀活動,久而久之,這些幫忙代償的頸部肌肉緊繃僵硬,而原本應該出力的肩膀反而持續無力,加上她久坐電腦桌前工作,上半身駝背處於圓肩的姿勢,胸肌緊繃,更加重肩關節的不穩定,因此造成肩關節夾擠症,更進一步導致肩膀滑囊炎以及肌腱損傷,產生劇痛。
肩夾擠症候群占所有肩痛的三分之一,常跟五十肩搞混。五十肩的成因是因為關節囊沾黏呈現關節囊受限的模式,例如舉手投降這個動作是做不太出來的。而肩夾擠症候群主要是將肩膀往外側抬高時,中間會有一段卡住或疼痛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疼痛弧(Painful arc),當肩關節在進行外展時,患者會在60度~120度發生疼痛,超過120度疼痛感會消失。【左圖: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洪家佩醫師】
若工作與日常生活需要長時間、反覆將手高舉過肩,這即是導致肩夾擠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例如裝潢工、運動選手。一般人若發生肩夾擠症候群,常是因為肩膀動作控制不佳、長期姿勢不良導致,就如同案例的女性。若懷疑肩夾擠症候群,復健科醫師會以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確認肩部的關節、肌腱以及滑囊等組織是否發炎,或已經因反覆夾擠而發生肌腱撕裂傷。
超音波的優點是可以動態檢查夾擠的狀況。若懷疑肩峰凸出或是有骨刺,則會安排X光檢查。找出造成夾擠的根源,就能對症處理。復健科醫師常以超音波導引注射,來精準地治療發炎的組織,急性期可能需要注射少量的類固醇,讓發炎快速得到控制,後續則需要震波、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治療來重建肌腱、改善疼痛。最重要的是,需要耐心搭配復健治療,以改善錯誤的姿勢以及慣性,才能根本治療肩夾擠症候群。(文/洪家佩,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