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兒科鄭弘彥醫師教您如何安全避開腸病毒

白天在公托幼兒園上學的小明,目前1歲多,日前忽然發燒,食慾下降,沒有其他症狀,家長帶來診間,醫師發現他的後口咽部有幾個小水泡潰瘍,判定為腸病毒並建議住院治療,後來肛門拭子也驗出腸病毒,經過住院4天治療,沒有重症產生,順利出院。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每年均有流行但以春夏及初秋較為顯著,在1997年以前,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目前最新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分為腸病毒A、B、C、D型(Enterovirus A、B、C、D)。【左圖:雙和醫院兒科鄭弘彥醫師】

腸病毒造成常見疾病有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疱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是克沙奇病毒A型,臨床症狀有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手足口病的病原體有克沙奇病毒A型、克沙奇病毒B型及腸病毒71型,臨床症狀有發燒、小水泡分布於口腔黏膜,四肢則常見於手掌及腳掌。

腸病毒傳染性極強,傳染途徑:有糞口傳染、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及母嬰垂直感染;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平均約3~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此時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強。

腸病毒重症前兆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或者持續嘔吐,以及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如下這些前兆,應儘速就醫。

目前的檢查方式有病毒培養、血清學檢查及分子生物學檢驗等方式;病毒培養是採取咽喉擦拭液、肛門拭子或糞便檢體等,來確定病原體;血清學檢查則如測血清中腸病毒71型IgM抗體之效價;分子生物學檢驗是以PCR技術偵測或分析病毒核酸。在治療方面,輕症多採以支持療法,注意營養與水分補充。當出現急性腦脊髓炎、敗血症候群等重症時,可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目前的預防方式有:
1.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方法,以減少感染之機會。
2.腸病毒對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如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
3.建議選用市售地含氯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消毒,配製及使用時請穿戴口罩、橡膠手套和防水圍裙等,並注意通風及安全。(文/鄭弘彥,雙和醫院兒科醫師)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