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童瑞恭教授伉儷麻醉學講座捐贈儀式

2023年9月6日上午於臺北醫學大學誠樸廳,隆重舉行童瑞恭教授伉儷麻醉學講座的捐贈儀式;由童教授生前曾指導過的博士後研究學生,新光醫院麻醉科張怡主任,代表童教授暨家屬,捐贈北醫新臺幣4,000萬元,成立「童瑞恭教授伉儷麻醉學講座」(Thomas and Dorothy MJ Toung Professorship in Anesthesiology),由吳麥斯校長代表校方接受捐贈,並由童教授生前指定麻醉學科陳大樑教授接受講座負責人榮銜。

童瑞恭教授生於1934年,幼時家中並不寬裕,但仍奮力向學,考進臺灣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後,以優異成績畢業於1960年並進入臺大外科接受完整住院醫師訓練,之後赴美進修轉攻麻醉醫學,1967起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任職,逐步晉升為助理教授、副教授以及正教授,熱衷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究,不僅在臨床工作上作育無數英才、提攜許多後進,並任職全美各醫學中心麻醉科部;童教授極熱愛研究工作,每日清晨5時就抵達研究室,開始動物實驗工作,更以擅長大鼠中腦動脈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中風模式而聞名,發表相關SCI論文逾百篇,深受同儕與學生們敬重。【左圖:童瑞恭教授年輕時的全家福】【右圖:童瑞恭教授伉儷合影】


童教授於2022年6月致函給本校公共服務處負責捐款事宜同仁,表達其捐贈意願。曾提及與陳大樑教授的三個機緣;第一個是於1989年秋天,童教授與當時的老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主任Prof. Mark C. Roger,應臺大醫院麻醉部舉辦臺灣麻醉醫學年會,受邀擔任大會講者時連袂訪臺;當大會演講結束Q&A時,Prof. Mark C. Roger詢問聽眾是否有所提問?全場來賓鴉雀無聲,只見最後排的年輕人舉手發問,他就是時任臺大麻醉科總醫師的陳教授,讓童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此開始認識與聯繫。【左圖:新光醫院麻醉科張怡主任(右),代表童教授暨家屬捐贈北醫大新臺幣4,000萬元,圖中為吳麥斯校長,圖左為陳大樑講座教授】【右圖:吳麥斯校長代表(右)校方致贈感謝狀,由張怡主任(左)代表接受】

第二個機緣則是在2006~2007年,陳大樑教授時任北醫大教務長及麻醉學科主任,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麻醉科主任,連續2年邀請童教授來北醫大擔任1個月訪問學者,除了指導臨床麻醉外,也在校講學與辦理研究動物實驗工作坊。第三個時機點則是2022年5月,陳教授在電郵中向童教授報告近十年來的研究歷程,提及在手術麻醉圍術期大數據研究進展與成果,並且邀請童教授擔任論文國際共著者,不僅獲得童教授支持與讚許,當下他也決定進行講座捐贈事宜,並直接與校方連繫。

2022年10月陸續開始啟動捐贈時,陳大樑教授持續向童教授報告規畫與程序,突然失去教授電郵聯繫,後經家屬電郵告知童教授於11月底在家跌倒,失去意識送醫治療,一個月後於聖誕夜辭世。消息傳來,童教授在臺的學生與我們皆深感意外與不捨,除向家屬致意外,並參加了線上追悼紀念儀式,家屬後續表達將完成父親遺願,將金額補足完成講座捐贈,並於2023年7月順利正式成立講座。


陳大樑教授表示,回想起過往與童教授相處的美好時光,總是想起他靦腆溫煦的面容與語調,語氣溫和但堅定,堅持以學理及病人利益為考量,以及做事一絲不苟的嚴謹身教。當然,他慷慨助人的本質,從設立北醫第一個講座教授捐贈事宜即可看出,然而對我而言,童教授樹立的榜樣,不僅是在他的待人處事與做學問的高標準態度,還有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價值觀,與對理想的堅持,從每天清晨5點進實驗室的認真態度,與其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北醫講座的捐贈,都說明了童教授對教研的堅持,與利他的價值觀。【上圖:陳大樑教授憶及當年,童教授親自在北醫示範操作大鼠中腦動脈阻塞中風模式動物手術,讓大家都感受到瑞恭教授(右圖右)如沐春風般的教學風範與親民作風】

陳教授補充說道,雖然我與童教授皆為臺大畢業,然而上天巧妙地安排我們,在北醫再次相遇相知,在理想與價值觀的認同下,童教授指定託付講座基金,期望能對北醫乃至於臺灣教育界,不僅是麻醉專業甚至是醫學教育,都能夠發揮些許作育英才的作用。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期待北醫的醫學教育,藉由大家及講座的共同努力,未來能在臺灣發光發熱作為典範,以慰童教授在天之靈。(文/公共事務處)【下圖:2023年9月6日童瑞恭教授伉儷麻醉學講座捐贈儀式盛況】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