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移植不只讓病人得到重生的機會,後續好好照護,讓病人恢復健康的正常生活,這是當醫師最大的成就感。」深耕腎臟移植領域30年的江仰仁醫師,協助無數腎病末期的病人重獲新生,2024年3月加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擔任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首要目標是藉由完善的器官捐贈照護模式,讓更多病人延續新生命。
江仰仁醫師出身醫師世家,喜歡「動手」加上老師分析泌尿科「可大可小、可剛可柔」的特質,讓他決定選擇外科系的泌尿科專科。1994年升任主治醫師後,當時專攻腎臟移植的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朱聖賢主任希望有所傳承,江仰仁醫師不畏動輒7、8個小時的移植手術,毅然決然投入腎臟移植領域,由朱聖賢主任手把手帶著他,開啟他與腎病病友長達30年亦醫亦友的歲月。【右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江仰仁主任】
遵從恩師理念「自己的病人自己照顧」,病人從腎臟移植手術、術後照顧、藥物調整到追蹤檢查,江仰仁醫師都一路照顧,許多病人在他門診追蹤20、30年,舉凡營養品、保健食品、健康檢查、疫苗接種、感冒、腹瀉、確診等健康大小事都會特地前來詢問,病友會活動也是白天遊玩,晚上諮詢。江仰仁醫師不諱言,其中當然有辛苦之處,但慢慢會有成就感,彷彿回到早年鄉下診所醫師與病人互動,累積的不只是移植專業,這樣的醫病關係「我蠻適應的,也期待帶來北醫附醫」。
臺灣長期有「洗腎王國」的稱號,慢性腎臟病人口超過200萬,江仰仁醫師憂心地說,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若未能妥善控制血糖、血壓,長期可能導致腎臟疾病,進而發展至腎衰竭,一旦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必須面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腎臟移植等治療方式。也因此,他強調,若要降低腎病人口,亟需政府訂定通盤計畫,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提出完案的防治照護計畫,「及早阻斷腎臟病變的可能性」。
若面臨末期腎病的考驗,如何選擇治療方式。江仰仁醫師分析,每個人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型態不同,有些退休長輩洗腎時可跟老友聊天,往返也有專車接送,血液透析是比較恰當、安全的選擇,有些病友年紀尚輕,仍需職場打拚,每週3次,每次4小時的洗腎,對生活影響很大,有些病友甚至希望重返體力活的務農生活,考量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腎臟移植是最佳的治療方法,術後可恢復正常生活,10年腎臟存活率接近7成。
多年來在江仰仁醫師門診追蹤的腎臟移植術後病人逾200人,悲喜相連的生命故事讓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鼓勵病友將腎臟移植列入考慮。「有一位國中小女生是用爬的爬進診間」,江仰仁醫師回想起當時的畫面仍記憶猶新,原來小女生因腎功能不佳,長期類固醇治療造成股骨頭壞死,無法站立,幾經評估只能接受腎臟移植,小女生先是置換雙側髖關節,再由媽媽捐贈腎臟,完成腎臟移植。
國中小女生順利長大成人,喜歡小孩的她還當上幼稚園老師,結婚懷孕後,江仰仁醫師希望她1~2週回診一次,包括藥物調整、胎兒大小都需要追蹤,最後她順利產下健康、漂亮的女嬰。江仰仁醫師滿臉笑容形容最近一次見到母女倆的場景,小女嬰已經上了小學,開心地陪著媽媽回診,身為腎臟移植醫師,這是無可取代的成就感。
隨著移植技術和免疫抑制藥物進步,近年來臺灣腎臟移植成功率媲美歐美先進國家。江仰仁醫師強調,每位腎臟病友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型態不同,治療方式亦不同,歡迎到泌尿科移植專診諮詢,對腎臟移植多一份了解,給自己一次重生的機會。北醫附醫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協調師聯絡電話:0970405264、0970405193。(文/北醫附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