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臺北癌症中心魏柏立院長:臺北癌症中心-精準醫療及多元基因檢測推動癌症治療與預防

臺北醫學大學自2010年籌備拇山國際癌症中心以來,即致力推動癌症預防、篩檢、全人醫療並提升精準醫療的能力為導向,2013年正式更名為臺北癌症中心。鑒於癌症患者逐年增多且為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我們在硬體建設方面完成了癌症中心大樓及精緻質子治療中心。在軟體服務上,成立了「Molecular Tumor Board」,利用「Oncomine™」全球同步的癌症藥物資料庫制定精準治療計畫,並引進癌症骨轉移熱治療技術。此外,我們設立了兒童腦瘤團隊,為兒童癌症治療樹立新標竿,並於2024年榮獲NHQA傑出醫療「金獎」的肯定。【臺北癌症中心魏柏立院長】

未來的展望包括基因檢測、質子治療、機械手臂手術、資訊系統優化、臨床試驗和引進國際專家。
1.政府近期開放LTDs政策,為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與預防中的應用帶來了重大突破。我們將致力於透過基因檢測技術,為病患提供個人化的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藥物敏感性檢測。此外,我們將推動液態檢體(Liquid Biopsy)技術,以偵測ctDNA、cfDNA及基因甲基化,協助早期診斷及癌症復發監測。也應推動基因檢測應用,提供(非癌症)民眾個人化的篩檢策略。實現疾病預防、精準診斷與個人化治療。
⑴強化遺傳諮詢服務:
A.建立遺傳諮詢師專責說明模式,提升報告解讀與心理支持服務。
B.提供患者及其家屬完整的治療策略與遺傳風險評估。
⑵血液癌檢測與治療:聚焦檢測項目,白血球表面抗原、JAK、CALR 等。
⑶實體腫瘤檢測:大腸直腸癌篩檢,強化 RAS/BRAF 檢測與標靶治療策略。
⑷阿茲海默症風險基因檢測:加強疾病早期預防與干預。
⑸心血管相關基因檢測:
A.開展心肌病變、心律不整等相關疾病的基因篩檢。
B.提高高膽固醇相關基因檢測覆蓋率。
⑹遺傳性疾病檢測:加強聽力檢測與罕見疾病(如法布瑞氏症、龐貝氏症)的基因檢測應用。

2.質子治療目前已具備一定的服務量能,但多數仍以二線治療為主。我認為我們必須積極調整營運方針,將質子治療推向一線治療,特別是在鱗狀細胞(SCC)等癌別的治療上。同時,我們將探索透過結合熱輔助技術來提升質子治療能量至重粒子強度,達到進一步提升局部、區域及全身的治療效果。

3.外科手術在癌症治療的領域裡亦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機械手臂輔助手術(Robot-Assisted Surgery, RAS)在癌症手術中的應用日益普及且納入健保給付/規範,這項技術將使癌症治療更為精準、微創及個人化,提升病患的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

4.我們將持續強化癌症資訊系統。首先,橫向盤點目前三家附屬醫院的癌症資訊系統不足之處,進行改善。接著,建置一套校院整合的癌症管理平臺,包括Dashboard及個案管理系統,以加強臺北癌症中心統合所有癌症患者及所有癌症資訊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挑選適當主題發展生成式AI技術,融入癌症管理流程中,提升決策效率。

5.我們應持續積極推展臨床試驗,並邀請國際知名的癌症專家來訪,進行技術指導與學術講座。

未來,臺北癌症中心將秉持4「C」的作為,包括:
●Commitment to TCC的願景:針對預防、診斷與治療,提供國際級的卓越腫瘤照護。
●Cooperation with學校及各附設醫院:建立北醫體系團隊合作的精神,實現「one campus」的宗旨。
●Collaboration with提供新技術的企業:達成國際標準存活率及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的目標。
●Communication with國際機構: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醫學中心。

我們將全力以赴,共同為癌症病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分類: 鏈結未來健康產業。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