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於112~114年度連續3年度獲教育部「補助辦理環境教育推廣活動計畫」,以生態環境教育共構永續發展校園

北醫大秉持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以回應在地永續為精神,著力於推展環境教育融入校園學習與生活。通識教育中心暨人文藝術中心自111年度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112~114年度連續3度申請教育部「補助辦理環境教育推廣活動計畫」通過,並為全臺第一所獲得相關環境教育推廣計畫的醫學大學。

累積近年執行成果與經驗,延續過往的「綠色樂活地圖工作坊」,整合環境走讀、敘事練習、劇本撰寫、手機App工具教學等不同領域專家教學,引領同學融合講授課程及踏查體驗,由北醫大周邊四四南村、吳興商圈、六張犁、象山步道、永春埤等環境地景與文化歷史,透過智慧型手機GPS定位、藍芽感應、網頁連結影音呈現等功能,使在地故事轉譯為鮮活的科技體驗。

參與者透過手機於指定APP下載節目,即可按圖索驥進行沉浸式體驗。至今累計實測優化完成8組數位漫遊走讀腳本,搭配「拇山人文講座」課程單元,開放大一新生以走讀體驗認識在地人文及自然環境,持續朝向以走讀路線建構「拇山學」數位資料庫的發展邁進。

此外,113年度擴大舉辦「環境教育生態講座」,於10~12月計有《看見城市角落的自然生態》(周子欽)、《鏡頭裡的海洋》(京太郎)、《珊瑚二三事》(蔡凱莉)、《樸門農業永續環境》(Bibek Dhital)共4場,並搭配講座舉辦「手作生態瓶體驗」以及「『I Got You』校園生態攝影獎」,自2024年9月18日~10月16日共徵得176件參賽作品,於12月13日舉辦得獎作品講評與分享,並於12月12日~19日在杏春樓一樓i10策展區以「創藝」為主題,展出包括楓林文學獎、綠色樂活地圖工作坊、校園攝影獎、駐校創作者師生共創等作品聯展。【左圖:樸門農業永續環境講座邀請講者Bibek老師介紹尼泊爾生態農法實例】【右圖:師生共同參與手作生態瓶活動】

北醫大秉持深化人文關懷、培育師生議題探索能力,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發展宗旨,113年度於人文環境面向發展漸趨成熟後,嘗試強化生態環境面向,由校園為起點,以「著重在地生態的環境教育」、「運用數位科技建置永續環境教育資料庫」為主軸,引導並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與態度、轉化所學知能為多元創作,逐步朝向「生態永續教育」與「永續的生態教育」併進的願景。【左圖:I Got You校園生態攝影獎於12月13日舉辦得獎作品講評與分享】

114年度亦由通識教育中心協同人文藝術中心再獲教育部補助辦理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期待以創新跨域的思維與作法,持續深耕環境教育領域,作為臺灣醫學教育界推廣永續議題之先驅。(文/通識教育中心)【下圖:環境教育生態講座《樸門農業永續環境》】

分類: 銜接世界永續發展。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