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提到脊椎手術,許多民眾第一反應往往是「能不開就不開」,尤其高齡者或合併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共病者,對傳統開放式手術的風險與漫長復原期深感畏懼。2023年脊椎內視鏡手術在國內的應用仍屬起步階段,主要集中於特定醫師與少數醫療機構,臨床普及率相對有限;然而到了2025年,這項技術已邁入臨床成熟階段,普及率與應用範圍顯著提升,逐步從特定應用走向常態化操作。
新國民醫院骨科許庭碩醫師以近兩年推動經驗為例,脊椎內視鏡手術的執行量穩定成長,年均約100~150例,開院至今總量超過400例,其中包含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與高齡病人的應用案例,顯示此項技術的臨床成熟度與實用性不斷提升。
脊椎內視鏡手術的微創優勢體現在多個層面。以單通道內視鏡為例,手術傷口僅約0.8~1公分,接近1根珍珠奶茶吸管的直徑,術中出血量少、傷口小。手術過程在持續水流灌洗環境下進行,不僅有助於維持清晰視野,也有利於降低細菌滋生風險,進一步減少術後感染機率。【左圖:新國民醫院骨科許庭碩醫師】
臨床應用上,曾有名年逾70、合併心臟病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男性民眾,因第5腰椎與第1薦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導致長期神經壓迫,疼痛持續惡化。一年多來症狀日益加劇,最後半年甚至每日有一半時間需臥床,發作時劇痛至發抖。由於麻醉與術中出血風險高,多家醫院皆不建議採傳統手術。經團隊綜合評估後,改採內視鏡融合手術,術中出血量控制在100c.c.內,術後無需進入加護病房,於2日內順利出院。病人術後疼痛明顯緩解,行動能力逐漸恢復,整體恢復過程順利。此類高風險病人透過微創方式成功治療的案例,正逐步累積中。(文/新國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