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就任的 有蔡佩珊副校長、口腔醫學院周幸華院長、跨領域學院劉芳院長,以及通識教育中心施聖文主任等,其中蔡佩珊副校長同時也是現任護理學院院長。
█口腔醫學院周幸華院長周幸華院長於1990年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並於1997年取得日本國立岡山大學齒學博士學位。學成返國後即加入北醫體系,歷任牙醫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口腔衛生學系主任、教授,亦曾於2000~2002年至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擔任客座交換學者。2019年,她榮獲臺北醫學大學臨床研究獎;自2025年起,出任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全面推動教育創新、研究突破與臨床發展。
在臨床與研究領域,周院長專精於牙周病學、口腔植體學、口腔微生物與免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與基因體學,並長期關注銀髮高齡者的口腔健康照護。她不僅設立「口腔健康管理門診」,為高齡與弱勢族群提供專業診療,更積極推動「口腔衰弱症」的臨床與研究,並結合再生醫學技術,以因應人口高齡化所帶來的健康挑戰。這些努力使她在「高齡友善牙科」的臨床與科研領域都展現了深厚專業與影響力。【右圖:口腔醫學院周幸華院長】
在教育方面,周院長秉持「啟發潛能、結合創新」的理念,致力打造多元且前瞻性的學習環境。她率先將AR/VR技術導入口腔醫學教學,建立完整的臨床模擬訓練平臺,讓學生能在安全的虛擬環境中練習各類基礎口腔操作,並即時獲得AI分析與回饋。此舉不僅提升學生操作精準度,也加強臨床判斷與問題解決能力,有效縮短學習曲線,為未來臨床實務奠定穩固基礎。
此外,周院長積極推動產學合作,並長期參與智慧醫療、數位牙科及再生醫學等研究計畫,與國內外產業及學術機構保持緊密合作。她的努力不僅提升學院的國際能見度與學術地位,也在高齡者全方位口腔健康照護上提供了創新模式與實質貢獻。
周幸華院長表示,「教育的本質不只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潛能;醫學的價值不只在於治療,而在於成就人的尊嚴與生活品質。」未來,她將攜手全院師生及三院醫療團隊,推動制度革新與資源優化,持續引領北醫口腔醫學院在面對時代巨變時穩健前行,邁向成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的教學與研究重鎮。(文/口腔醫學院)
█跨領域學院劉芳院長跨領域學院新任院長劉芳教授,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並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取得護理碩士與博士學位。留學期間曾任教於美國私立天主教大學,亦於居家護理所與長期照護機構服務,累積扎實的跨國教學與臨床實務經驗。自2012年返國加入臺北醫學大學以來,歷任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學系(原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並擔任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自2025年8月起接任跨領域學院院長。
在教學與研究方面,劉教授表現卓越,屢獲國內外肯定,包括:國立成功大學優秀青年校友獎、台灣社區衛生護理學會優良社區護理人員獎、美國傑出老人護理教育獎等,深受學生喜愛與敬重。其研究專長涵蓋高齡心理健康、失智症照護、照顧者研究、長期照護與安寧療護,尤其著重醫護人員觀點與需求,進而設計「以人為本」的實證方案與培訓。近年更引入智慧科技,於個人微觀與組織宏觀層面提供不同需求的高齡者支持措施。劉教授長期擔任政府單位專家諮詢委員,對臺灣高齡健康照護政策與學術發展皆具深遠影響。【左圖:跨領域學院劉芳院長】
其秉持「研究與實務並重、關懷與創新同行」的理念,致力於推動高齡長照教育的在地實踐與國際交流。此次出任跨領域學院院長,將憑藉其國際高齡長照專業與跨域經驗,引領北醫大深化學生跨領域學習路徑、整合跨界教學資源、拓展國際合作網絡,進一步推動北醫大於智慧健康、長照創新與教育轉型等多元領域的持續突破。
跨領域學院自成立以來,整合全校創新與實作資源,涵蓋學習中心、數位自學中心與創新創業中心3大核心單位,致力於推動學生跨域學習與整合性發展。面對未來挑戰與機會,劉芳院長將帶領學院持續深化「整合資源、促進協作、擴展國際視野」之使命,而已獲教育部核定通過「智慧醫療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將持續為本校跨域人才培育與教育創新注入嶄新能量。(文/跨領域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施聖文主任通識教育中心新任主任施聖文副教授,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長期參與原住民族公共政策研究及社會創新實踐,曾主持多項有關族群社會學、社區發展與公民審議的研究計畫,並投身於政府及地方部落治理議題,致力於將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鏈結。施主任的研究與教學領域跨足歷史社會學、族群社會學、媒體文化研究,以及參與式預算與社會溝通,展現了跨領域與社會議題行動取向的學術特色。
2016年進入北醫大體系服務後,施主任在通識教育中心歷任一般通識組助理教授、組長、副教授等職務,長期推動審議民主課程與社會實踐導向的通識教育。其間,積極發展學生社會參與式課程,將公民審議、偏鄉照護、數位時代下的公民參與等議題引入課堂,鼓勵學生透過討論與行動連結社會永續議題。近年更主持多項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與社會溝通的相關研究計畫,不僅與地方部落建立長期合作,也深化了北醫在地實踐與社會責任的能見度。【圖:通識教育中心新任主任施聖文副教授】
身為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除負責課務規劃與組織領導,也須肩負啟發學生多元思考、拓展學術與實踐對話的使命。他表示,未來將致力推動「促進學生在社會與公共議題中成為積極參與者的通識教育」,強化學生在真實場域中跨域對話與公共參與的能力,並引導學生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培養洞察社會問題、提出創新解方的能力。施主任期盼引領通識教育中心團隊,持續深化人文社會關懷,厚植學生的公民意識與社會行動力,讓北醫通識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導航,更成為引領青年走向社會實踐的重要羅盤。(文/通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