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眼震看出端倪,精準糾出潛藏中風危機

年逾60歲的陳先生某日吃完早餐突然感到暈眩、噁心、嘔吐,在朋友建議下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經問診、神經理學檢查,研判其頭暈並不單純,透過「Video Frenzel goggles」(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檢查發現,患者向上的眼震及右手協調性不佳,可能是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或後循環中風,隨即將患者轉至急診,成功化解後續中風的危機。

頭暈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不論男女老少都深受困擾,而頭暈隱藏不同的疾病原因,治療方式的差異極大,因此,正確的診斷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透過詳細檢查釐清眩暈的真正來源,其中一項關鍵工具就是特殊的眼震觀察儀器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右圖:眼睛是解讀頭暈的重要窗口,透過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觀察眼震,協助醫師判斷眩暈的成因】

眼睛是解讀頭暈的重要窗口,當人體感受到不正常的平衡刺激時,眼球會出現不受控制的快速跳動,稱為眼震(Nystagmus),正常人不會有眼震,而有些頭暈的疾病會有眼震,有些則跟正常人一樣沒有眼震。

對專業頭暈醫師而言,觀察眼震的方向、節律與持續時間,是判斷頭暈類型的關鍵依據,但有時肉眼難以察覺,甚至會因為眼睛盯著某個東西看時,大腦主動「壓抑」掉眼震而觀察不到,因此,需要借助特殊的眼震觀察儀器檢查,透過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放大與遮蔽視覺注視的設計,可讓潛藏的眼震清楚顯現,幫助醫師快速區分頭暈類型。

以耳石脫落為例,脫落的耳石可能會掉在耳內三個半規管中的其中一個,醫師藉由在特定檢查姿勢時誘發的眼震,判斷掉落在哪個半規管,進而做相對應的復位治療,將掉出來的耳石轉回原本位置。而腦部疾病造成的頭暈,例如小腦中風或是腫瘤,也可能看到特殊的眼震,協助醫師早期發現潛在的腦部問題,安排更進階的腦部檢查與治療。

以陳先生為例,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檢查顯示,其向上的眼震及右手協調度不佳,高度懷疑為中樞型的眩暈合併小腦功能異常。隨即將病人轉至急診、給予輸液治療及抗血小板藥物,並進一步安排腦部影像檢查、頸動脈及穿顱超音波檢查。

隨著患者的不適逐漸緩解,頸動脈及穿顱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後循環的血管極度狹窄,同時合併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出現暫時性腦缺血、肢體不協調及中樞型眼震,所幸及時治療,成功挽救後續直接中風的危機。

臨床上常見頭暈的患者依賴止暈藥或止吐藥暫時壓抑症狀,但也可能掩蓋真正的病因,適時配合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檢查,有助於找出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並改善生活品質。(文/李薰華,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

分類: 鏈結未來健康產業。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