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未來展望~堅持「走不一樣的路」,化共識為行動

本校自2015年8月起原由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醫學科技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等7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增設「管理學院、醫學工程學院」成為9學院、1中心的醫學大學。同時,也擴大北醫大附屬醫院的版圖,繼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之後,再增加了「臺北癌症中心及大陸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北醫大醫療體系堂堂邁入了一校五院的規模。

▓教育:從7學院1中心到9學院1中心
「醫學工程學院」與全臺的工學院不一樣,定位為「以醫領工」,以既有的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為基礎,加入牙醫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等師資,同時可以協助醫學院醫療設備的研發。過去本校內優秀的醫務管理系校友擔任全臺各醫院院長、副院長職務,為了與時代同步成長,我們成立管理學院,邀請鄭光甫院長、謝邦昌教授來強化師資,並加入大數據研究中心,讓管理學院變得不一樣。

【圖:醫學工程學院(左圖)與管理學院(右圖)延攬國內大師,要帶領北醫大同學開創新道路】

北醫大不僅陸續增設新學院,更自2011年起通過26個新增系所學位學程(11個博班),我們仍繼續增設中,但增設必須謹慎,在少子化的社會現況,我們除了向教育部說明北醫大成長的需要外,我們也必須達到招生與設立目標。

而本校師資生等制度現行僅有「學術研究」,以學術論文為主,為鼓勵教師適才適性發展各自的專業職能,也擬新增「教學實務」與「產學應用」兩大專業發展與升等途徑,不僅能推動多元的升等制度,同時讓北醫大學子在醫院繼續接受老師在臨床上的指導與研究,更加深化我「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的研究型大學」的教育定位。【圖:多樣創新的系所學位學程,讓青年學子有更多的選擇】

▓醫療:從一校三院到一校五院
本校1976年創設「臺北醫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營),1996年取得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萬芳醫院」(OT),2004年完成衛生福利部委託興建經營的「雙和醫院」(BOT)的簽約,2012年整合三院癌症醫療系統的「臺北癌症中心」,2015年接受大陸寧波委託營運管理李惠利東部醫院,今年10月正式揭幕營運。北醫大每家附屬醫院都以全然不同的型態各自獨立經營,卻又資源共享,獨步國內外醫學大學。

【圖:左為閻雲校長(前排左)與寧波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王仁元(前排右)簽署營運管理合約,右為從空中鳥瞰的李惠利東部醫院】

未來,北醫附醫將發展精緻化國際醫療,萬芳醫院持續發展社區整合,雙和醫院則以重症醫療為特色醫療。校園第二停車場今年年底將陸續建設「臺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後由北醫附醫院協助行政事宜,而臺北癌症中心大樓則負責辦理實驗治療、轉譯醫學等。至於李惠利東部醫院除了貢獻北醫大的醫務管理外,還要提供我們的醫學、研究及教育理念,這是大學醫院的使命;如以象腿研究中心為例,如能在診斷多例象腿病患中,篩檢出象腿疾病的基因,進而發明新的治療藥物,這就成為特色。【圖:即將推動建設的臺北癌症中心大樓藍圖】

在產學合作的關係將改變,我們不再做「代工」的角色,而是一起開發產品的合作角色,學校提供的是經驗、能力及技術,是企業需求技術及產業創新技術的供應者。未來,北醫大將持續發展轉譯研究,並深植在新藥物開發、醫療器材及醫療技術的發展。

此外,再從校務研究及醫務研究兩方面來整合一校三院大數據研究,除了資料蒐集還具備了分析管理的能力;本校的「資料研究」更兵分三路,從北醫大臨床研究資料庫,到「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北醫分中心」,在到國際性的「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中心」同步進行,已形成陣容相當堅實的北醫大研究雲,透過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健康暨臨床研究資料加值中心、生物統技中心等,加值為轉譯研究資訊化、巨量資料分析及實證分析等成果。【圖: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中心於今年6月正式設立,郭耿南主任(中)居功厥偉】

大學要永續經營,除了持續獲得政府計畫補助、產業界的經費投資外,未來也需自辦產業公司化,才能保有學校的自管、自有、自主性。本校未來發展由醫療、生技、教育互相輪動整體結合,學校將逐漸走向以自給自足為主,附屬機構的貢獻將成為轉譯合作的利基。【下圖:北醫大總是堅持走不一樣的路,以保有學校的自管、自有、自主性】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