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常駐聖國牙醫留嫣涵醫師赴普林西比島義診有感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位於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由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附近一些礁、嶼所組成,面積1001平方公里,人口12.2萬,是非洲第二小的國家。約90%居住在聖多美島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北醫大常駐聖國醫團的留嫣涵牙醫師與胡楠英護理長,於2015年11月23日至26日代表醫團前往普林西比義診,本刊特邀留醫師發表感想於后。(編按)

若不是因為義診的關係,要踏上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普林西比島,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不僅僅是交通不便,更因為醫療執行面有實質上的困難。

在排定此次行程之前,已經和當地廳長以及行政主管,甚至是當地主要負責牙科治療的技術士討論過相關的細節,並了解當地看診的狀況,以規劃此次義診所需攜帶的器械耗材及病人安排等等的事宜。經過幾次的溝通,當地技術士建議我們要限制就診的人次,免得造成看診的人數過多;在器械耗材方面,則幾乎是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帶去了。【右圖:從飛機上鳥瞰普林西比島】

抵達機場前從窗戶往下看,不難發現這是個開發極低的島嶼,因為住民不多,自然的景觀幾乎很少有嚴重破壞的痕跡,比起聖多美島更有一種樸實純粹的簡單和美好。

總計3天的義診,第1天因為天候不佳導致行程延誤的緣故,當天下午排定的初診評估就在一陣兵荒馬亂之下展開,幸好在大家的配合下順利的結束。此次義診已事先限定40個初診名額,再從這些病人當中評估選出20人排入後兩天的複診治療,沒被排定的患者則留下基本資料及聯絡方式,以便將來的義診可優先排入治療。【左圖:留醫師嫣涵(左)看診情形,胡楠英護理長(右)在旁協助】

經過半天的初診評估以及兩天的複診治療,患者大部分屬於慢性疼痛,但有趣的是,病人的主訴往往不是疼痛的區域,竟是希望做前牙填補以達美觀;或許對當地民眾而言,疼痛的發生及處理可透過藥物來治標,也許治本的觀念並不存在他們日常生活中。

透過這次義診和當地技術員溝通,發現當地人其實很需要牙科治療,卻因為資源和技術的匱乏,導致許多可以及早治療保留的牙齒,卻得拔除會被感染,甚至需要轉診到聖多美島去做後續的治療。【右圖:左啟留嫣涵牙醫師、當地翻譯及牙科技術士、胡楠英護理長】

短暫的牙科醫療義診,讓我不禁也感到無奈,究竟還能夠為當地帶來什麼幫助甚至是改變?可以讓更多有實質需求的患者,能夠得到適時適當的治療,同時也希望聖國政府能夠更正視基礎醫療的重要及偏遠地區的資源分配。(文/留嫣涵,臺北醫學大學常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牙醫師)【下圖:醫院附近幼稚園的小朋友】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