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學生海外醫療志工,遠赴史瓦濟蘭口腔篩檢逾千人次

臺北醫學大學「楓杏海外史瓦濟蘭服務隊」10位團員,於寒假期間2月5日至16日犧牲假期、自掏腰包,飛到位於非洲的邦交國史瓦濟蘭從事醫療志工服務,這也是國內首次以「牙科義診」為主題到史國服務的海外學生志工團。

寒假假期較短,往往並非學生從事志工服務的首選,但楓杏服務隊卻願意花12天,運用所學在隨隊牙醫師帶領下,完成3場大型牙科義診、口腔篩檢人數達千人,針對預防蛀牙的窩溝封填人數也達百人。

服務隊隊長楊智皓表示,過去北醫也有暑期海外志工,服務內容大都是簡單的衛生教育、帶營隊活動等,「我們希望能從事海外醫療服務,若是一般志工服務,沒必要特別在寒假去。」【圖:北醫大10名同學與隨團牙醫祁力行醫師(前排左3)在3月5日的成果分享會上合影】

楊智皓指出,楓杏醫學醫療服務團有許多在國內牙科義診經驗、也有相關設備,加上與北醫大駐史瓦濟蘭醫療團聯絡後,確認當地義診缺乏牙科專科醫師,於是選定牙科義診為此次海外志工服務主題。【圖:牙醫看診(左圖)並幫小朋友塗氟(右圖)】

此次服務隊由10位大男生(3位醫學系、5位牙醫系、2位藥學系同學)及1位隨隊牙醫師組成,同學大都來自高年級,或曾有過史瓦濟蘭服務經驗。「慢性病不見得可以透過一次義診就解決,但牙齒病痛可能可以。」服務隊表示,希望以牙科義診搭配發送牙刷、刷牙教學等衛生教育,常保當地人牙齒健康。【圖:北醫大服務隊同學教小朋友刷牙(左圖),並贈送當地酋長牙刷(右圖)】

雖然史國是全世界愛滋病盛行率最高的國家,根據官方統計,約三成國人都患有愛滋病。牙診負責人、北醫大牙醫系五年級的洪維辰表示,義診前提還是要「保護好自己」,除了準備大量拋棄式口罩、手套及酒精消毒,團員還從台灣運了一台器械消毒機器去,在高溫、高壓下消毒可能須重複使用的器械。

現在就讀醫學系二年級的簡瑋廷第二度造訪史瓦濟蘭,他指出,義診更能察覺當地需求,若是單純補牙,對當地人幫助可能不大,「我們的義診只有一、兩天,如何能變成他們的365天?」於是團員開始為當地人設想、與醫師討論,決定採取塗氟、窩溝封填等預防性治療。10天期間,服務隊完成一千多人次的口腔篩檢、替近千人塗氟預防蛀牙,並替近百人做窩溝封填,避免因清潔不力而引起後排牙齒蛀牙。【圖:服務同學贈送小朋友牙刷】

楊智皓指出,由於出隊時間長達十幾天,有些牙醫師時間上無法配合,更有些牙醫師直接表示顧慮愛滋病感染風險,不願前往。

最後在因緣際會下,到北醫附醫口腔顏面外科主治醫師祁力行,他自2009年起曾在史瓦濟蘭醫療團服務1年3個月,他表示,接到消息後幾乎1、2分鐘內就決定自己該去,「因為這是難得、有意義的機會。」【圖:祁醫師幫小朋友做口腔檢查】

祁力行當年就被該地純樸的風土民情及貧乏的醫療資源所震撼,他佩服此行10位同學的勇氣,「收穫最多的也是他們」;相信同學不僅透過「實戰」大幅提升專業能力,胸懷抱負更從此不同。

牙醫系大五的陳德星也是第二次到史瓦濟蘭,他表示透過史國的牙科義診印證了課堂上所學,同行的牙醫系同學看到特別的案例也會互相分享,加上祁力行醫師仔細教導,在醫療的專業幫助相當大。【圖:大型衛教】

洪維辰說,剛到史國,對史國綠意盎然的風景及美麗的歐風建築感到驚訝,但隨著接近鄉下,吸引他目光的是孩子們光著腳、穿著破舊不堪的制服、用手抓著雜豆粥,卻笑得如此快樂滿足。貧富差距令他震撼、不捨,同時更了解到在當地做牙科義診的意義。他說,自己立志成為小兒牙科醫師,不管是申請替代役或當上牙醫師後,都「非常想再到非洲做牙診」,甚至期望能找更多牙醫師出國診療。「牙科在非洲真的不普遍,我們可以幫他們多做一些」。【圖:與小朋友一同合影】【下圖:史國綠意盎然的風景(左圖)及快樂滿足的學童(右圖)】

同是牙醫系五年級的許程傑則分享,之前對志工服務已有些「幻滅」,質疑縱使有滿腔熱血,「當地又能因為我們的努力改變多少?但這次我不覺得自己只是顆接收多於付出的待萌種子,更是一個有能力給更多的耕者。」他提到,在口腔衛教或義診期間,看著一個個小黑人的眼神,從天真、好奇到開心和信任,想到他們可能因為自己的努力而降低蛀牙的機率、減少牙痛的不便,「每天結束行程後就算疲憊,但心中卻有一種鼓鼓的奇妙感覺。」(文/管理發展中心國際醫療組‧秘書處)【下圖:服務隊與駐史國醫療團於義診前大合照】●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粉絲專頁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