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新任校友院長黃朝慶教授~熱心公益的百大良醫

黃朝慶教授為成功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也是成大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台北醫學大學第15屆醫學系1980畢業校友,自102學年度8月1日起受聘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黃醫師在畢業後,1980年先在台北馬偕醫院接受小兒科及小兒神經科的完整臨床訓練,訓練後外派台灣第一家西醫院台南新樓醫院,從零出發開始建立小兒科的門診、急診、住院及加護病房,兩年完全投入當時醫療資源相對貧乏台南地區的兒童醫療服務。因深感研究對臨床服務的重要性,故於1988進入開幕啓用的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並於成大醫學院小兒學科擔任教職,從此踏上兼具服務、研究及教學的學術路線。

黃教授曾經擔任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及成大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就任期間除大力延攬海內外優秀研究背景的老師來建構臨醫所,並規劃完善的碩博士班體制及教學。且在臨醫所的老師協助下,在醫院內建立結合醫學院及醫院資源的完整研究空間及設備,以充分地運用來訓練教育來自內外不同科別,分佈於嘉義、台南及高雄地區有志於臨床研究的年輕醫師。此研究平台及氣息的建立,幫助提升南台灣臨床研究的國際競爭力。【圖:黃院長勇於回到母校擔起百年樹人的重擔】

▇學術研究興趣
黃教授的重要研究,幼兒腸病毒71型腦炎、熱性痙攣之研究、新生兒窒息腦病變之研究、早產兒腦性麻痺及腦部白質軟化症之研究等議題,連續地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神經學年報》(Annals of Neurology)、《神經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logy》及《Stroke》等醫學及神經醫學頂尖期刊。

黃朝慶教授表示作為一位臨床研究者,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尋找且遇到幾位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一起努力,看到努力終於開花結果;而最大的欣慰莫過於:忙完白天瑣碎點點滴滴的醫院服務工作及研究的進行與討論後,在晚上眾人皆離去後,關起門來一個人兀自靜坐在研究室的電腦前,雖仍披著一身白天累積的疲憊,卻仍努力一字一句地把自己的思考依證據條理寫出,然後由夜深人靜的研究室直接投向世界,與比你資源人力設備好上多倍的一流高手競爭,雖然過程廝殺激烈,但最後終能在一流期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同時也看到台灣的名字,這是最大的欣慰。

▇熱心公益的百大良醫
黃朝慶教授主授學科為小兒神經醫學及神經科學兩個科目,臨床專長為一般小兒科和小兒神經科。身為小兒科的資深醫師,也是商業週刊評選出的「百大良醫」,過去25年來診斷了不少罕病個案,其中「大理石寶寶」先天性骨質硬化症的幼童,經診斷後骨髓移植成功之個案,被選為成大醫院20週年急重難罕病之代表性案例。

病人家屬對他仁心仁術,並充滿愛心、細心照顧病患,同時給家屬安慰鼓勵,印象深刻。尤其黃朝慶醫師不只治療兒童還會關心父母的情況,因為有黃朝慶醫師的體貼關心,也讓家屬更有陪伴孩子治療的勇氣,不會有孤伶伶的感覺。

黃朝慶教授長期投入公益活動,為促進伊比力斯兒童福利,因而於1998年籌組成立「中華民國兒童癲癇協會」,並於2008年更名為「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目前擔任該協會的執行長。兒童伊比力斯(癲癇症)是兒童神經科門診最常見的一種兒童慢性病,1,000個人當中,約5到10人患有癲癇(伊比力斯),而60%是開始於兒童時期,協會對於伊比力斯兒童所需要的長期醫療照護、就學、日常生活、休閒運動生活及保險等問題關懷,屬於非營利目的之社會團體。【圖:黃朝慶教授商業週刊評選出的「百大良醫」,並長期投身公益活動】

在嘉義雲林地區醫療資源貧乏的年代,更沒有小兒神經科醫師,黃院長從1994起,每週在嘉義基督教醫院設立小兒神經科特別門診,至今已連續超過18年,且此地的疾病比都會區在診斷及治療上更具挑戰,所幸近年來所訓練出來的小兒神經科醫師也陸續進入嘉義雲林的醫院服務。

黃院長同時致力於協助早產兒基金會建立,針對全台灣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院後之神經動作及心智追蹤評量內容。並從1995起到目前連續18年主持了台南地區(奇美醫院、成大醫院、新樓醫院、郭綜合醫院、巿立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出院之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的6個月,1歲,2歲及5歲的門診追蹤檢查及轉介早療復健服務,此追蹤團隊包括新生兒科醫師、小兒神經科醫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及個案管理師。

身為小兒科醫師的黃朝慶教授,除了在專業領域長期耕耘和努力、熱心公益,同時也關心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的發展,此次接任醫學院院長的挑戰職務,能有機會回母校服務,黃朝慶教授表示很願意和醫學院的同仁們一起努力,緊密聯合北醫大的三間醫院的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究能量,並結合各界北醫醫學院校友們的智慧,努力打造一流的醫學院。(文/醫學院)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