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體系率先導入「學習型健康照護系統」降低藥害案件

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7年4月20日、21日假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1屆亞太學習型健康系統研討會」(The 1st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Learning Health Systems)。

研討會邀請到學習型健康照護系統的實作專家美國密西根大學Allen Flynn博士、國際醫療資訊協會會長Hyeoun-Ae Park教授、新加坡大學Kwok-Chan Lun教授、芝加哥北岸大學健康系統(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System)Henry “Mark”Dunnenberger主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蔡世峯特聘研究員、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Peter Rijnbeek教授、萬芳醫院簡嘉惠副院長以及多位來自東南亞或大洋洲,如澳洲、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的資訊科技(IT)/資料分析專家學者發表專題及各國健康資料應用與實務經驗分享。【圖:萬芳醫院連吉時院長(左圖)及北醫大管理發展中心吳麥斯主任(右圖)致辭】

臺灣藥害救濟案件歷年來逐漸增加,系統化建置專業知識庫整合特定藥物對於某族群可能產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已刻不容緩,北醫大與國衛院及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推動的「學習型健康照護系統」(Learning Health System, LHS),能降低藥物不良反應,提升病人安全的功能,並可協助記錄及提供事先評估與處理模式,讓醫師精準處方開立,降低藥害案件的發生。【上圖:新加坡大學Kwok-Chan Lun教授(左圖)及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Peter Rijnbeek教授(右圖)專題演講情形】

目前通過藥害救濟給付的前10大案件,皆是病人使用藥物後,發生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如「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以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來說,所導致的皮膚不良反應,最嚴重可能致死,本校醫學科技院李友專院長表示,臺灣患者使用特定藥物後發生SJS的藥物不良反應是西方國家的5至10倍,但事實上,醫師在開立處方之前,只要先檢測病人是否帶有特定基因,就能大量降低SJS發生的機率。【圖:李友專院長頒發感謝狀予美國密西根大學Allen Flynn博士(左圖)及國際醫療資訊協會會長Hyeoun- Ae Park教授(右圖)】

北醫大醫療體系中的萬芳醫院,率先導入LHS,院方首先針對36種藥物的藥物基因體學(pharmacogenetics)進行研究與臨床試驗,包括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抗痛風藥「allopurinol」在內等藥物,針對特定基因族群,都將透過LHS蒐集醫療準則、醫師經驗及患者資料,建置一套標準處理模式供各大醫療院所參考使用,可望確保病人藥物療效與大幅降低藥物不良反應。

李友專院長強調,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僅為LHS其中一項目,未來包括所有醫師的診療經驗都可透過LHS建置知識庫,包括什麼樣的病人術後可能會發生後遺症的風險、什麼情況進行心肺復甦術可提高成功率等等,都能納入LHS並隨醫學知識更新能同步修正。(文/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萬芳醫院)【左圖:萬芳醫院簡嘉惠副院長分享萬芳醫院實際導入LHS的成果】【下圖:與會貴賓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