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國際美食節~一次享受27國的味蕾饗宴

臺北醫學大學12月5日中午在校園內舉辦第4屆「國際美食節」,由來自27個國家的外籍學生煮起家鄉菜、在校內擺攤販賣,吆喝同學、朋友一同來品嚐。活動吸引近千人,連附近社區民眾也共襄盛舉。外籍同學還不忘把握機會進行文化交流,擺攤介紹自己國家的手工藝品、歌舞表演等。

北醫大國際事務處外國學生事務組組長陳淑瑋表示,國際美食節從中午12點進行至下午1點,除了各國風味餐、小吃,外籍生還在舞台區表演各國傳統舞蹈及歌曲,校內學生、教職員工及附近社區民眾可以邊吃邊觀賞,盡情享受一場兼具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的異國饗宴。由於活動好玩、難得一次可以吃到這麼多國家的料理,現場擠滿了人,只能以「人山人海」形容,不到1小時,學生準備的食物已全都賣光。【圖:北醫大國際美食節現場人山人海的盛況】

今年北醫大國際美食節共有27個攤位、8個表演節目,每1個攤位販賣1個國家的食物,由該國學生負責備料、烹煮、經營。陳淑瑋說,這些攤位以東南亞、南美、非洲國家為主,不少外籍學生都拉其他同在台灣的國人一起來幫忙,穿著傳統服裝、在攤位上擺出各國風景照與文物,宛如一場文化嘉年華盛宴。【圖:北醫大校長閻雲(中)、郭乃文國際長(中右)、楊良友副國際長(中左)均到場參與盛會】

「我想嚐試所有國家的食物,但根本來不及吃。」來自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沙艾思(Eisner Salamanca)就讀北醫大牙醫研究所二年級,去年參與國際美食節的經驗令他「扼腕」。他分享,波蘭、甘比亞及巴基斯坦的食物都令他驚豔,今年他再接再厲,到處品嚐各國美食,果然大飽口福。

沙艾思表示,今年尼加拉瓜攤位準備類似「生魚片」的海鮮料理,搭配獨特檸檬醬料與餅乾;另有尼加拉瓜特有的甜點「boyo de coco」,由牛奶、椰子、肉桂一起燉煮,口感有點像麻糬。除此之外,他還在攤位上放尼加拉瓜的景色照片及音樂,讓更多人了解這個位於中美洲的美麗國度。【圖:馬拉威的學生熱情推銷他們的餐點】

來自巴基斯坦的烏斯馬(Usman)已是第3次參加國際美食節,去年他準備了150份巴基斯坦食物「samosa」,不到1小時賣光光。他解釋,samosa是用麵皮包著雞肉、牛肉或馬鈴薯及洋蔥等內餡,經過油炸完成的食品。通常是穆斯林在三餐之間食用的點心,搭配含有薄荷、梅子的醬料,滋味更棒。

烏斯馬笑說,去年不到1小時賣完自己攤子上的東西,轉頭想去別的攤位品嚐他國料理,才發現各攤也都賣得差不多了,今年他準備更多食物,好讓更多人能盡情享受他的故鄉美食。他認為北醫大的「國際美食節」是相當有意義的活動,自己就邀請校外朋友一起來玩,「大家都反應很棒」還有朋友主動詢問下次什麼時候舉辦。【圖:印度籍同學曼妙的歌舞表演】

家鄉在史瓦濟蘭的Nonhlanhla今年夏天入學,她笑說,剛到北醫大就有人告訴她「要準備家鄉菜」,因此她和同鄉早已透過史瓦濟蘭國際辦事處,準備一種類似白玉米的非洲南部作物。她先以非洲烹調方式弄碎「白玉米」,接著加入豆子一起煮乾,最後再加調味料、燉牛肉,完成一道非洲風味餐「samp」。

北醫大波蘭籍講座教授Val Crawford在北醫已三年多,今天也和學生一起製作果醬餅乾「linzer torte」。Val表示, 1990年代linzer torte在歐洲頗為流行,她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學會這道甜點。她將把這次國際美食節賺的前全都捐給北醫大國際學生會。【圖:史瓦濟蘭學生賣非洲食物「samp」】

北醫大國際事務處表示,為了讓學生方便準備,今天特別商借保健營養學系的廚房給外籍生使用,一早同學們就忙進忙出,廚房內充滿各國食材、香料,香氣四溢,熱鬧非凡。國際事務處指出,外籍生很重視一年一度的國際美食節,會在活動中積極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文化,同時還有小筆收入,不僅玩得開心、又有成就感。(文/國際事務處‧秘書處)【圖:各國學生一大早就到保健營養系提供的廚房準備食物】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