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實境虛擬的未來醫學~北醫主辦六維立體虛擬實境影像國際研討會

由本校主辦的「六維立體虛擬實境影像國際研討會」,於2010年11月6日下午,假教研大樓3102教室盛大舉行,邀請到4位實務經驗豐富的國際專家學者,及逾120位貴賓與會。

4位主講學者分別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放射線科Vincent CHONG主任、新加坡腦神經學院Ivan NG主任、香港大學放射科Dr. Henry MAK以及香港中文大學Dr. George K.C. WONG及北醫附醫神經外科鄭泳松醫師擔任主講人。當天並邀請北醫醫學系謝銘勳主任、萬芳醫院神經外科雷大雅主任、北醫附醫蔣永孝主任、神經放射醫學會理事長郭萬祐教授、榮總MRI凌憬峰主任與附醫梁庭繼醫師等嘉賓擔任主持人。【圖:左起:新加坡國立大學Dr. CHONG、新加坡腦神經學院Dr. NG、本校陳榮邦老師、香港中文大學Dr. MAK以及香港中文大學Dr. WONG合影】

電腦科技近十年來的快速成長結果,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在醫學上,以往複雜的解剖結構,需要透過大體解剖、平面的解剖圖或平面影像工具(如CT、MRI和血管圖等)來教學,學習者必須在腦海裡進行三度空間的想像與重組;對於神經外科或其他複雜性的手術,難以在術前做情境的模擬。為解決這類問題,新加坡在2000年即開始研發如何以立體呈現三維的空間影像,該系統在教學外,更能做為立體虛擬情境手術之用,而DEXTROSCOPE即代表其中一型關鍵技術。【圖:研討會當天演講實況】

本校陳大樑副校長(時任教務長),慧眼識出DEXTROSCOPE於往後教學之用途,並爭取到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經費補助,領先全國購置該套系統,2009年於北醫正式啟用。在其引領下,有效的整合基礎解剖與臨床影像教學,在大堂課提供醫學系三年級學生六維影像教學,並以小組教學的方式運用於在臨床技能中心,讓醫學系五、六年級的實習醫學生進行神經外科虛擬手術。

在亞洲目前使用該套系統的有:新加坡神經外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日本FUJITA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等,均發表多篇具體的成果。此次研討會在CHONG教授秀出第一張幻燈片-顱底的蝴蝶骨,說明神經孔與神經走向的短短30分鐘內,精彩的將顱底的正常解剖與常見疾病化作一場相當淺顯易懂的演說。

接著是參與發明DEXTROSCOPE的NG教授,以生動的六維幻燈片介紹幾個關於立體影像的發展與技術面的背景。茶敘過後,由Dr. MAK導出結構性MRI影像使用於阿茲海默症的前驅實驗,接著由Dr. WONG以實例說明腦內動靜脈畸形與腦瘤,透過六維立體影像做出有效的術前虛擬實境手術計畫,最後由鄭泳松醫師現場操作六維立體虛擬實境影像,透過特殊的眼鏡觀看六維影像,讓與會貴賓們頓時大為驚豔,所見之虛擬手術-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向一覽無遺,只有親身感受才能體會如同觀看「阿凡達」電影的視覺效果。這場全程使用英語的研討會,與會者在問卷中給予所有講者最高的評價。【圖:與會來賓透過特製的眼鏡,觀看六維立體影像的虛擬實境頓時大為驚豔】

研討會順利落幕之際,除了感謝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支持,也要感謝讓活動得以流暢進行的所有工作人員。最後,更對不畏風雨特地前來參與此次研討會的諸位嘉賓,表達由衷的謝意。(文/范巧逸/醫學系放射線學科研究助理,曾瑋莉/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主任,陳榮邦/醫學系放射線學科主任)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