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大軍來襲,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唐佑任醫師教您慎防「冷氣病」上身

2018年6月21日為夏至,這天日影最短,但非一年中最熱的時刻,根據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臺灣每年最熱的日期通常不是「夏至」,也不是「大暑」或「小暑」,是在「立秋」前後。

不論是那天最熱,對臺灣民眾而言,每年5月開始,大多要經歷5個多月的夏天炎熱期,而動輒35度悶熱的高溫常把人逼到冷氣房裡,室內外溫差大,就像季節交替忽冷忽熱,身體容易感到不舒服或引發舊疾。如果索性關在冷氣房不出來,冷氣吹久了,也容易生病。冷氣病並不是一個正式的疾病,只是一系列因身處在冷氣房中而經常出現的症狀,如下所述。【右圖:唐佑任醫師】

▓冷氣房中而經常出現的症狀
1.病態大樓症候群:由上班場所建築物空氣品質不佳或不流動而造成,造成上班時經常頭暈、頭痛、喉嚨癢得忍不住想咳嗽、眼睛容易疲累或乾癢,眼結膜過敏發炎、容易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呼吸急促、胸部緊迫悶脹、持續出現的疲累感。
2.偏頭痛:原因有很多,機轉未明,壓力、情緒、茶飲都會誘發,而在冷氣房內,則會因為過寒,造成血液回流不佳,就是中醫講的不通則痛。
3.鼻過敏症狀:進出冷氣房導致溫差過大,鼻黏膜血管時而擴張、時而緊縮,容易失去正常機能,特別是走到戶外而有鼻塞、流清涕的現象。
4.眼睛癢澀、皮膚乾癢:冷氣會除溼,會導致結膜乾燥(如配戴隱形眼鏡者)、皮膚乾癢等症狀。濕度降低,加上不易流汗,水分蒸發加速,容易造成體內體外都缺水的現象,皮膚因而容易乾燥發癢,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疾病或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的人。就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熱天流汗,汗水刺激明顯時,皮膚經常發癢難耐,如果處在冷氣房過久,皮膚也會因過於乾燥而出現癢症。
5.關節疼痛:皮膚及肌肉的血管因冷氣而收縮,肌肉也會痙攣,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甚至引起深部肌肉、關節等的疼痛。

▓可自行改善症狀的方式
1.偏頭痛:喝溫開水、多吃生薑(可溫經散寒),按壓額頭髮際正中央往上約1指寬的上星穴、雙眉連線正中間的印堂穴,及頸後兩側、近髮際線與耳垂平行的風池穴,和膽經的陽陵泉穴,可放鬆肌肉及緩頭痛,以指腹按3~5秒後放開再按,每次按10下。此外,還可以用薄外套或是圍巾,讓肩頸相維持穩定溫度。
2.鼻過敏:按壓兩邊的鼻通、迎香穴和額頭的印堂穴,則可宣洩寒邪,清利頭目,通鼻開竅,減緩鼻黏膜血管因溫差造成的功能失調。
3.皮膚癢:有氧運動能訓練血管、交感神經調整汗腺開關機能,讓汗能暢出,而非積在汗腺或皮膚中(會有發熱煩躁、面紅的現象),造成細菌增生而感染。
4.關節疼痛:多做拉筋伸展,避免肌肉維持在同一姿勢過久,讓血液回流,不會堆積代謝產物,而營養物質也能修復肌肉。

▓流動的空氣和適當的陽光是最佳的品質環境
適合人體的溼度為40%~60%,溫度為26℃左右,台電公司建議室內與室外的溫度最好保持相差在3~5℃之間。免疫力低下或身體有狀況的病人,最好不要長期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應該多往戶外走走,或者關掉冷氣、打開窗戶。長時間待在辦公室裡的人,應該養成一早來就先將窗戶打開,讓悶了一天、始終停留在通風管中的空氣流出與外界交換,而濾網、中央空調水塔的固定清潔更是重要;在工作環境擺放綠色盆栽,也能避免過於乾燥並淨化室內空氣。(文/唐佑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左圖:進出冷氣房導致溫差過大,會有鼻塞、流清涕的現象】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