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政中心等聯合舉辦2018年亞洲韌性發展及創新國際研討會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於2018年11月5日,協同公共衛生學院、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iwan-Asia Exchange Foundation, TAEF)、泛亞風險與保險管理協會(Pan-Asia Risk & Insurance Management Association;PARIMA),共同舉辦「2018亞洲韌性發展與創新國際研討會」(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ilie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Asia)。

「Resilience」的含義包括適應力、應變力、韌性、彈性、恢復力、復原力等,應用對象橫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工程科學領域,近年來因為韌性工程(resilience engineering)的倡議,推動安全管理的新論述與方法,在產業界的安全與保全(safety and security)訴求上與災難管理等獲得突破性的發展。目前國際上針對韌性發展已有一些大型的國際研討會陸續舉辦,如美國政府機構與學界共同規劃舉辦的「Resilience Week 2018」。

本次研討會舉辦的主要目的,為引進國際專家提供一個開放交流的平臺,針對當前各種持續不斷發生的災害,如何以韌性系統的概念,保障個人、組織、社會之永續性議題,藉由國際專家的引導與介紹,在我國災難應變、資訊安全、緊急醫療應變等各個重要發展領域,進行深度的討論與學習。

上午場次中,邀請了國際上在此領域極具盛名,實務及理論經驗豐富的美國教授David D. Woods,分享其研究成果及指導相關韌性系統設計的實務經驗,促使我國各領域相關之產、官、學、研,在韌性的理解和實務上進步發展,建立國際能見度與專業認同。下午場次的建立具有「建立韌性組織─未來挑戰的展望」(Building Risk-resilient Organizations – Looking ahead to Future Challenges),探討風險與韌性的關係、人工智慧(IT)與韌性系統的影響,聚焦於各層面與IT的風險挑戰與因應之道,PARIMA的美國貴賓Mr. Steve Tunstall以及林賜旺先生皆提出具前瞻性的策略思維,深獲與會者的認同。【圖:David D. Woods教授(左圖)及Mr. Steve Tunstall(右圖)皆提出具前瞻性的策略思維】

最後壓軸的綜合討論「風險控制、韌性工程及安全」(Risk Control, Resilience Engineering, Safety and Security),在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陳再晉主任的主持下,激發醫療、產業界之專家代表及與會者,討論資訊安全、災害應變、風險管理等相關作為,深入探討如何強化我國、亞洲的韌性系統,研議韌性應變能力的配套策略,期降低天然、人為災害及資訊安全所造成的威脅,透過有系統的盤點並整合各項資源及優勢,將能更宏觀、清楚的進行風險管理,有助於未來進行跨區域、誇領域的合作交流,長期發展我國或亞洲地區本土化且具國際觀的韌性組織,共創全民健康之福祉。(文/公共衛生學院)【左圖:由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陳再晉主任(左1)主持綜合與談】【下圖:各國與會貴賓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