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剛中教授蒞校專題演講

北醫公共衛生學系於6月2日,邀請了極富學術聲望的呂剛中教授蒞校專題演講,本校公共衛生學系王豊裕教授特別著文詳述本次演講之源由與經過,與北醫人共同分享難得的經驗:(編按)


呂剛中教授是極富學術聲望的學者。呂教授在台灣接受大學教育,畢業於輔仁大學數學系,之後他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取得數學及生物統計學碩士學位,並在1982年取得UCLA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呂教授接著在UCLA進行約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於05/1983~08/1990期間服務於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USA),進行病毒性疾病及傷害流行病學研究;08/1990之後服務於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並在08/1993取得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之終身教授職。呂教授獲得許多獎項及榮譽,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USA)、美國統計學會(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及美國流行病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Epidemiology)等。呂教授有十分出色的研究發表,期刊論文數超過140篇,其中有相當多的文章是發表在「機率與統計」領域之一流期刊「Statistics in Medicine」,呂教授也有多篇文章是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這次專題演講的緣起是因呂教授十分關心國內的統計及生物統計學教育,因此他每年都會回台一兩次與國內學者互動或到學術機構演講。今年的3月中,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擬邀請呂教授回台演講,並透過我詢問在本校進行一場專題演講的可能性,邱院長看過呂教授履歷之後,即指示我配合辦理。原先擬將專題演講訂在5/28,但因顧慮端午節連續假期,多數系上教師及研究生需返鄉過節,因此將專題演講延後到6/2舉行。當天,呂教授在早上11:30即來到會場準備,呂教授擔心演講內容可能讓多數與會者感到難以理解,因此詢問我的看法。他也問到國內公共衛生領域學生畢業後之就業情形,並對於公共衛生領域畢業生之就業困境感到憂心,因為在美國公共衛生領域畢業生的就業情形是相當樂觀的。


本系的多數老師及研究生均出席這場專題演講。演講在12:10開始,在邱院長簡單介紹後,呂教授首先解釋了臨床試驗的倫理考量及三種設計方式(包括簡單隨機分派、簡單隨機分派+實驗組可自由選擇組別、簡單隨機分派+實驗組及對照組皆可自由選擇組別)。接著呂教授解釋臨床試驗資料的三種分析方法及遵從性(compliance)未達100%時之偏差,呂教授指出intention-to-treat分析方法’always underestimate the true difference’,因此似乎是目前臨床試驗研究中最常被使用的分析法。傷防所林茂榮教授指出在呂教授引用的一個範例中,所使用的隨機分派(randomization)似乎是集束隨機分派(cluster randomization),而不是簡單隨機分派(simple randomization),林教授同時詢問如採用集束隨機分派,intention-to-treat分析方法是否仍舊’always underestimate’。呂教授適度回應了林教授的提問,但因時間已近13:00,呂教授運用短暫時間向與會者說明公共衛生的許多專業知識,特別是生物統計學及流行病學,對於解答臨床醫學問題相當有助益。

這場專題演講在邱院長致贈感謝狀後正式結束。呂教授所表現的謙冲,讓我感到十分敬佩。
(文/王豊裕 臺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