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全面優質化體適能促進課程,強健同學的體魄

體適能促進融入式教學機制為臺北醫學大學體育課程特色之一,本校體育課實施體適能融入式教學課程比率,從100學年度的70%,已於102學年度提升至95%以上。針對課堂檢測體適能不佳同學,則由任課教師轉介至體育事務處納入體適能不佳的追蹤及輔導機制,再由健身指導員協助完成8週補強課程。

教育部體育署表示,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北醫大體適能促進融入式教學機制,是針對所有一到三年級約2,700名必修體育課程的學生,在開設的體育課程中,於學期初及學期末實施兩項指標體適能的前測與後測,並請體育教師針對運動項目的特性,安排體適能促進的教學內容,期末依據各班體適能的變化情形,提供教師作為體適能學期成效參考及融入式教學內容的改善依據,也幫助同學瞭解自身體能變化,對學生的體適能強化具有實質效果。【圖:女生800公尺跑步施測】

教育部十分重視各級學校學生體適能變化,要求各校需定期檢測學生體適能,並於期限內上傳教育部體適能網站,提供學生查詢。爲配合教育部體育署「教育部健康體育網路護照落實實施計畫」,體育處經過會議討論後,將本學期(103學年度下學期)的體適能促進融入式教學機制,改施為教育部所訂定的體適能檢測項目,項包含爆發力檢測(立定跳遠)、肌耐力測試(仰臥起坐)、心肺適能檢測(女800公尺、男1600公尺)、柔軟度測驗(坐姿體前彎)等4項;而上學期仍保留原體適能促進融入式教學機制。【圖:立定跳遠施測】

實施「教育部健康體育網路護照落實實施計畫」的時間統一訂於3月23日至27日,在全校性安全宣導及急救訓練(CPR+AED及水域安全宣導)活動中,合併實施體適能檢測(包含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1分鐘仰臥起坐等3項檢測)。心肺適能部分(女800公尺、男1600公尺)考量天候因素及期中考等外在因素,訂於3月23日至4月17日期間,由體育任課教師協助完成檢測,並於體育署規定時間內上傳,資料上傳後同學可自行上網查詢,以便追蹤並掌握自身體適能變化情形。(文/體育事務處)【圖:仰臥起坐施測】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活力。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