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癌末病患尋找人生最後尊嚴~醫學系、護理系同學攜手合作期末醫護人文劇《天使的淚光》,真人真事演出!

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一年級及護理系三年級共同擔綱演出的《天使的淚光》舞台劇,5月25日(星期五)晚間在醫學綜合大樓國際會議廳演出,演出內容為發生在安寧病房的真實案例,相當扣人心弦。


【圖:《天使的淚光》全體演員及工作人員合影】

事件的主角張媽媽今年53歲,是在菜市場磨菜刀的小販,二十幾年前丈夫突然拿起菜刀往她身上砍,讓她在加護病房和死神搏鬥了一陣子,丈夫後來因為傷害罪(公訴罪,那時家庭暴力防治法還沒立法)被判入獄3年。丈夫出獄後逼迫張媽媽和他重新生活,並仍然拳腳相向,逼迫張媽媽賺錢供他花用,終因長期酗酒罹患肝癌往生,在醫院急救過程前,丈夫請求她的原諒後,沒多久就在醫院加護病房過世……

2007年5月,張媽媽27歲的兒子因為肝癌住進了安寧病房,兒子不甘願自己要提早離開人世而情緒激動,張媽媽緊握著他的手相擁痛哭,張媽媽說:「如果人到了最後一刻,還要拼到最後一秒鐘,我會捨不得。」希望幫助病患能沒有遺憾及痛苦的離去的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師,一同陪著病人度過生前最後時刻。

醫學系指導「醫護人文劇課程」的陳永旭老師表示,該課程是由全體修課的同學共同擔任幕前表演及幕後製作。在台灣平均不到4人就有1人因癌症而過世,但由於醫療的進步,民眾在家善終的情形越來越少,多數人選擇在醫院中「拼」到最後一口氣。束手無策的醫療人員,眼見末期病人病情逐漸惡化,大多採取逃避的態度,避免進一步的應對交流,故末期病人在醫院中彷彿是是被放棄的一群。而「安寧病房」是提供人性化照顧的場所,但國人至今仍對其抱持誤解,以為是「等死」的地方。本舞台劇演出除了宣導家庭暴力及安寧療護外,也是替更多正在遭逢家暴不幸的婦女發聲,希望她們能勇敢站出來,讓自己不再被傷害。【圖:飾演張媽媽母子倆的洪華君(左)、李彥邦同學(右)】

長期致力於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臺北醫學大學護理系院長,也是醫護人文劇課程指導老師的林佳靜指出,安寧療護的根本概念是達到病人所想要的方式之照顧模式。藉由緩解病人身體的痛苦症狀,加上心理及靈性的協助,提昇病人生活品質,安詳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達到善終。

而安寧療護對於臨終的病人而言,能透過專業的醫療團隊的照護,結合醫師、護理師、宗教人員、社工師、營養師、藥師、物理治療師及義工等人力,提供完整的醫療照顧,幫助家人及親友學習照顧的技巧,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減輕因疾病所產生的身體與心靈的痛苦,使生活品質能夠提升且可以死得有尊嚴;因此安寧療護是一種從身、心、社會、靈性四方面的全人照護,它不同於一般傳統醫療,是針對癌末期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特別照顧,是一種全程、全家與全隊的照護,因此,安寧療護重視個人與生命的價值,也重視人的權益以及維護病人尊嚴與生命素質的全人照護,協助病人與家屬接納死亡的觀念。【圖:安寧療護結合醫師、護理師、宗教人員、社工師、營養師、藥師、物理治療師及義工等人力,提供完整的醫療照顧】

醫學系一年級的蕭雅文同學表示,《天使的淚光》藉由「同理心」進入病人的內心世界,並透過扮演過程更進一步地審視「醫病溝通」,如何讓病人能安詳的在「安寧緩和醫療病房」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進而認識安寧緩和醫療的真義。護理系三年級的吳玫珊則說,選修這堂課不僅僅只是一齣戲,也是未來的準醫護人員的我們,是否能藉由該課程去醒思病人、醫護人員及病人家屬這三者間的關係,讓自己提早面對醫療場域的現實與真實人生所可能面臨的醫療問題,幫助自己未來在臨床工作上的表現。在排練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與進步,用最真實的醫病經驗及角色扮演,去找到屬於醫護人員應該具備的使命。【圖:選修這堂課不僅僅只是一齣戲】

■《天使的淚光》醫護人文劇製作群
●指導老師:林佳靜、劉伊倫、陳永旭
●導演:劉伊倫
●總策劃與企宣統籌:陳永旭
●行政執行:潘彥辰
●表演指導:陳永旭
●服裝暨造型設計:彭郁勻
●音樂設計:鄭文惠、陳永旭
●舞台監督:李孟融、葉育伶

【圖:陳永旭老師(右1)與同學合影】
●製作人:陳永旭
●劇照攝影、影片剪輯:劉昭祺
●文宣暨活動網站設計:張峻瑋
●主題歌曲創作:陳永旭(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你) 演唱:劉燁
●影像演員:林子恆、黃婕菲、王嘉明、張舒懿、劉燁、周柏澄
●繪圖設計:李湘芸
●舞台演出同學:高立宇、林祖丞、林景柔、洪華君、吳玫珊、蕭雅文、林志昶、劉軍顯、李彥邦、林世彬、曹以澐
●舞台幕後製作組同學:李彥邦、林世彬、曹以澐、劉軍顯
●服裝化妝組同學:林景柔、洪華君、吳玫珊
●行政宣傳組同學:蕭雅文、高立宇、林祖丞、林志昶(文/護理學院)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活力。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