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邱子恒館長:北醫圖書館邁向數位轉型之路

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在為全體系師生及醫事人員提供各式服務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數據,包括:借還書資料、入館資料、座位/空間使用資料、電子資源使用資料、館際互印資料、研究力分析資料等。數據若只是儲存備查,就是沒有生命的資料;但若能進一步分析,掌握其脈絡,對經營決策、提升服務品質將有很大助益。

圖書館於新冠疫情期間,全館閱覧席位導入座位管理系統;讀者的劃位資料除可做為精準疫調、追蹤接觸者之參考,也因此即使被通報有確診者入館,可分區清消毒,無須全館閉館。後疫情時代,座位管理系統資料更協助我們了解讀者對閱覧區域之偏好,進而規劃更好的空間、座位配置。

又如電子資源的訂費,因年漲幅和滙率上揚,館藏經費不可能購足所有師長和研究人員想要的期刊。圖書館年年計算每個資料庫使用次數、追蹤歷年來的漲幅及成交價,計算出單次使用成本,作為是否續訂之依據。電子期刊單刊的訂閱,則以系所學院推薦清單排序為本,參考過往單篇下載成本,佐以館際互印的紀錄,務使期刊館藏在擁有(Ownership)和取得(Access)間取得平衡。

而入館人流系統的導入,讓圖書館可掌握每個時段入館人次,以及在館內總人數。112學年度第2學期即依此數據,於入館人次較少的上午9:00~10:30及夜間7:30~9:30時段,善用科技及各種指引,推出入館綜合服務臺無人服務,每天釋出3.5小時櫃臺值勤人力,轉做更有生產力的其他服務。【左圖:本校圖書館自2024年3月1日起,於信義校區入館人流量較少的時段推行無人櫃臺服務】

未來,圖書館規劃朝「數據導向數位治理」的目標努力,將積極建置「館務數據管理平臺」,𢑥集整理歷年的各種館務運作資料,以視覺化方式呈現發展趨勢,未來更期望可將各類資訊做交叉分析,期能有效應用人力、財務資源,指導館務發展方向;更希望進一步導入資料探勘技術,洞察服務創新機會,達數位治理之綜效,提供優質、創新的圖書資訊服務。

分類: 未分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