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號召食安守護隊讓國人遠離內分泌干擾物,並啟動輔導培訓計畫

每年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為提醒民眾將食品安全意識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北醫食安系)與食品安全檢驗暨機能發展中心(食安中心)號召學生組成食安守護隊,協助盤點餐飲環境中潛在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避免民眾過量暴露而不自知。 內分泌干擾物質,又稱為「環境荷爾蒙」,會影響身體內多種正常荷爾蒙的功能,包括性荷爾蒙、甲狀腺素、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等。


生活中使用磨損不沾鍋、塑膠砧板或用塑膠袋、紙碗盛裝熱湯等習慣,可能導致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攝入。為了提醒民眾對塑膠溶出物中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注意,以及環保愛地球的概念,北醫營養學院食安中心提出SAFE(Stay Away From EDCs)的倡議,鼓勵北醫校園及周邊店家減少塑膠容器的使用。以北醫校園餐廳以及北醫附醫餐廳作為示範場域之外,也招募北醫大學生加入食安守護隊,協助輔導校園周邊商家落實EDCs減量。【左圖:本校朱娟秀副校長致辭】【右圖:北醫大響應6月7日世界食品安全日】

營養學院院長謝榮鴻教授指出,北醫食安系目前是全臺唯一在大學部設立的專業食品安全科系,鎖定食品安全與食品管理兩大主軸培育相關人才。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已經連續多年號召大學生加入食品安全守護行列。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臺大與北醫食安系於2013~2016年系列調查研究顯示,國人體內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以DEHP為例,部分代謝物甚至高達2~7倍。其中,小於18歲族群體內塑化劑濃度又比成年人更高。北醫食安系廖凱威副教授指出,2013~2016年期間(亦即起雲劑事件後),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依然高於其他許多先進國家,由於將塑化劑代謝出體外所需時間不長,這個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於日常生活塑化劑的暴露非常普遍。【上圖:營養學院謝榮鴻院長(左圖)、食安系廖凱威副教授(右圖)】

生活中使用磨損不沾鍋、塑膠砧板或用塑膠袋、紙碗盛裝熱湯等習慣,可能導致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攝入。為了提醒民眾對塑膠溶出物中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注意,以及環保愛地球的概念,北醫營養學院食安中心提出SAFE(Stay Away From EDCs)的倡議,鼓勵北醫校園及周邊店家減少塑膠容器的使用。以北醫校園餐廳以及北醫附醫餐廳作為示範場域之外,也招募北醫大學生加入食安守護隊,協助輔導校園周邊商家落實EDCs減量。

至於該如何減少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暴露?北醫食安中心副主任蕭伊倫副教授以本次食安守護隊查核餐飲作業現場的準則為例,一是使用重複可利用的玻璃保鮮盒,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二是正確使用與食材接觸的容器與廚具。例如,不要使用塑膠容器或減少使用LDPE材質餐具盛裝熱食,不使用有損傷的美耐皿餐具及塗層有刮損的不沾鍋接觸食物。此外,同時還要減少環境負荷:例如使用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洗手乳、衛生紙、餐巾紙,做好垃圾分類,並使用在地或有機食材等。畢竟除了塑化劑之外,包括環境污染物、化妝保養品、農藥等,都可能有內分泌干擾物質。【右圖:食安中心蕭伊倫副主任分享】

北醫食安系系主任侯又禎副教授表示,加入食安守護隊的學生將先接受食品衛生法規課程、EDCs及食品包材概念課程等相關培訓,針對北醫校內餐廳以及校園周邊有意願加入計畫的商家進行輔導,協助提升業者食品衛生安全及塑膠減量等概念,並實地前往餐廳訪查確認落實EDCs減量措施,頒發獎狀給予通過評鑑的商家。【左圖:食品安全學系侯又禎系主任】

最終希望推動EDCs減量標章認證制度之外,食品安全學系目前也有多項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希望未來成果能夠提出解決方案,協助降低EDCs相關暴露。透過食安守護隊的活動,強化日常生活連結感,幫助學生將課程內容學以致用,提升發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守護民眾健康盡一份心力。(文/營養學院)【下圖:營養學院發表國人體內塑化劑代謝物濃度的研究,呼籲重視食品容器的正確使用方式】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DG2消除飢餓、SDG3健康福祉

分類: 奠基永續發展北醫。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