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113學年度傑出校友,由李靜蘭、李威震及江宗明校友榮獲


臺北醫學大學113學年度傑出校友,於2025年3月26日完成遴選,由保健營養系第8屆李靜蘭校友、醫學系第22屆李威震校友及藥學系第6屆江宗明校友,分別榮獲公共服務類、學術成就類傑出校友殊榮。

█公共服務類:把光照進看不見的地方—李靜蘭的偏鄉醫療之路
李靜蘭董事長為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第8屆校友(1990年畢業),後赴美取得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人類營養學碩士學位。她結合醫學專業與媒體溝通,於2004年創辦異象醫藥公關,長年關注罕病、癌症及醫療政策倡議,展現對社會議題的高度責任感。

2018年,她加入由徐超斌醫師創立的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擔任董事長,投入臺東南迴四鄉長期醫療資源匱乏的挑戰,發起「沒有圍籬的醫院」理念,建立南迴居家護理所與南迴診所,並串聯奇美、義大等醫院資源,推動行動醫療、居家照護及復健服務,落實「在地終老」的醫療願景。她積極導入智慧醫療與模組化建築,提升偏鄉醫療設施的建置效率,並與臺東大學簽署備忘錄合作推動「南迴育才留才計畫」,培育當地醫護人才,建構永續醫療體系。如今南迴醫療群已初具規模,是偏鄉醫療創新的典範。【右圖:公共服務類傑出校友李靜蘭董事長】

除在偏鄉醫療領域耕耘,李靜蘭亦熱心母校事務,2022~2023年間擔任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2023年臺北聯合大學校友會輪值主席。期間舉辦多場新創與國際醫療論壇,參與近200場活動,成功凝聚海內外校友力量,為北醫與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李靜蘭校友以行動實踐關懷,翻轉偏鄉醫療現況,照亮許多被忽視的角落。

█學術成就類:用醫術拓寬生命的邊界—李威震的移植醫學傳奇
李威震副院長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第22屆(1987年畢業)校友,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與外科教授,曾任外科部主任及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長年深耕肝臟移植與一般外科領域,是臺灣移植醫學的重要開創者之一。

自2003年起,李副院長完成臺灣第一例「兩成人分割肝臟移植」,大幅提升器官使用效率,為等待移植的病患帶來新生希望。2006年,他再度突破醫學極限,成功執行「成人不同血型活體肝臟移植」,克服免疫排斥與血型不合的挑戰,讓更多家庭有換肝重生的可能。此技術亦受到國際肯定,並受邀赴日本、美國、韓國等國際會議演講。

李副院長於2011年發表「李氏公式」,以簡便方式評估肝葉體積比重,成為活體與分割肝臟移植計畫的重要工具,並經美國「Lahey Clinic Medical Center, Burlington, MA」驗證採用。至2024年,他已發表近200篇醫學論文,將臨床實務與研究成果緊密結合,為醫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左圖:學術成就類傑出校友李威震副院長】

除了醫術卓越,李威震校友亦積極投入專業組織發展,歷任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外科醫學會與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推動國內外醫療交流與技術精進。30年如一日,他以病患為本、創新為志,持續為醫學進步與社會健康努力。李威震副院長在移植醫學上的突破與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病患的生命軌跡,更成為臺灣醫學界的光榮典範。

█企業經營類:從藥界開創者到國際舞台的先行者—江宗明的生技傳奇
江宗明總經理為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第6屆(1969年畢業)傑出校友,現任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是臺灣生技與製藥產業的重要推手。從早年服務於美商必治妥及英商嬌生等國際藥廠,到創辦並領導寶齡富錦,他以藥學專業為根基,結合創新經營策略,為臺灣開創出一條通往國際的生技之路。

在江總經理帶領下,寶齡富錦成功研發出腎病新藥「拿百磷」(Nephoxil),取得臺灣、美國、日本等地藥證,並完成全球專利佈局,成為臺灣少數打入國際市場的自主新藥。他秉持最高製藥品質標準,推動公司達成PIC/S GMP認證,不僅強化研發實力,更奠定臺灣生技產業在國際的專業聲譽。【右圖:企業經營類傑出校友江宗明總經理】

面對疫情引發的原料藥供應危機,他前瞻性地收購正峰化學製藥,掌握16張國內外原料藥藥證,實現關鍵供應鏈的垂直整合,確保新藥穩定生產,並瞄準美國市場持續擴大布局。此舉展現他對全球風險的敏銳洞察與應變能力,也鞏固企業在後疫情時代的競爭優勢。

此外,江宗明校友也帶領寶齡富錦拓展至醫學美容與保健市場,堅持「製藥規格」研發每一項產品,實踐企業「健康美好生活」的願景。他的成就不僅代表企業家的卓越實踐,更體現北醫人創新、專業與社會關懷的精神。(文/公共事務處)

分類: 培育新世代人才。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