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芸(化名)是名7歲6個月的女孩,父母近來發現她的乳房開始發育,且身高成長速度明顯加快,過去一年內成長了8公分,讓父母開始擔心她是否有性早熟的問題。在親友的建議下,父母決定帶她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門診進行評估。
醫師在門診中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並為小芸安排一系列的檢查。透過理學檢查發現小芸的乳房發育達到第二期、陰毛尚未出現,與同齡兒童相比,她的發育程度確實較快。骨齡X光檢測發現小芸的骨齡約為10歲,比實際年齡超前了約2年。荷爾蒙檢測結果顯示雌激素濃度升高,並透過「GnRH刺激試驗」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為了排除潛在的病因,醫師也安排了腦部MRI檢查,結果顯示未發現異常病變。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刺激試驗」,是一種用來診斷性早熟或性發育異常的檢查方法。該試驗的原理是透過靜脈注射GnRH來刺激腦下垂體,觀察其對促性腺激素,如黃體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反應,以判斷青春期發育是否提前啟動。【左圖:北醫附醫兒科部邱冠霖醫師】
在測試過程中,醫師會先抽取基礎血液樣本,然後給予GnRH注射,並在不同時間點(通常為注射後30分鐘、60分鐘、90分鐘等)抽取血液,以測量LH和FSH的變化。若測試結果顯示LH水平顯著升高(通常LH峰值超過5 IU/L),則可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CPP)。
性早熟會加速生長初期的發育,使得孩子在短時間內看似長得比同齡孩子高,但骨骼會因此提前成熟,導致生長板提早閉合,最終成年身高可能比預期來得矮小。因此,建議小芸開始接受治療,以延緩發育進程,幫助爭取更好的身高發展。
性早熟的孩子應該在適當的時間接受醫療評估,如出現以下症狀,家長應儘早帶孩子至兒童內分泌科就診:
1.女孩:8歲前開始乳房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
2.男孩:9歲前出現睾丸增大或聲音變低沉的現象。
若孩子的生長速度異常快速(每年超過7公分)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如視力變差、頭痛、體重明顯增加等,則更應積極就醫。【右圖:爸媽若能留意兒童性早熟的症狀,便能及時把握治療黃金期】
性早熟的治療分為:
1.藥物治療:在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後,小芸開始接受GnRH類似物治療,例如柳培靈(Leuprorelin)3.75 mg、每4週進行一次肌肉注射;或是柳培靈11.25 mg、每12週進行一次肌肉注射。這種藥物能夠有效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延緩骨齡增長,使生長板保持較長時間開放,從而增加最終身高的潛力。治療期間,小芸需要每3~6個月回診,以追蹤治療效果及骨齡變化,確保療程的有效性。
2.生活方式調整:除了藥物治療,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⑴均衡飲食:對於兒童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建議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與高糖食物,以減少過度營養對性發育的影響。
⑵規律運動:如游泳、跳繩等,不僅有助於身體發育,還能幫助穩定荷爾蒙水平。
⑶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避免長時間使用塑膠容器,或讓孩子攝取含激素的保健食品。
⑷心理支持:家長應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理解身體變化,減少不必要的焦慮感。
性早熟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最主要是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由於骨骼成熟加速,生長板可能提早閉合,導致成年後的身高低於預期。孩子的心理狀態也可能受到影響,過早的身體變化可能使他們感到焦慮或自卑,影響社交與學習適應。對於女孩而言,過早來月經可能影響學校生活與運動,進一步加重心理壓力。儘管性早熟帶來挑戰,但透過適當的治療與生活調整,仍然可以有效控制發育進程,讓孩子獲得較佳的成長機會。(文/邱冠霖,北醫附醫兒科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