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大體傳大愛~北醫大113學年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

臺北醫學大學於3月25日舉行「113學年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家屬們在莊嚴的會場中追憶悼念,大體老師為社會奉獻的心意也影響著親友及師生,現場氛圍令人動容。

顏徐承老師及妻子吳鳳琴為了順利捐贈大體,在十幾年前徹底改變生活習慣。吳鳳琴說,雖然與丈夫都因為身障,在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但在相互扶持勉勵下,兩人對生活懷抱熱誠,丈夫也一直樂於助人,而為了完成順利捐贈大體的堅持,兩人簽署同意書之後,就盡量保持身體健康,幾乎不用藥,喜吃美食的丈夫也因此忌口,就是希望能在生命的終程還能用自己的身體有所貢獻。【右圖:顏徐承老師及妻子吳鳳琴(臺前)皆決定捐贈大體貢獻社會】


常年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的卓郁君老師,雖然是社會弱勢,但總是在能力所及之處行善,家人回憶,卓郁君見不得他人受苦,只要一有錢,她就會轉身拿去捐給有需要的人,因此身上留不住一毛錢,而善良又單純的性格也讓她走向佛學修道之途,最後以身體延續大愛。【上圖:北醫大學生社團杏聲合唱團獻唱(左圖)及同學以心燈引領家屬上臺(右圖)】

因為癌症逝世的林正偉老師,是愛家、顧家的好男人,會陪孩子打球,一起組隊打怪,經常下廚烘焙為家人準備豐盛的一餐,即使因為癌症臥病在床,還是不忘為妻兒準備禮物,貼心慶生,林正偉生前也常帶著家人出錢、出力,當志工幫助弱勢。

在孩子心中有著大智慧的武新敏老師,個性溫婉,懂得換位思考的處事態度,也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更能將心比心,在婚後照顧公婆、養育子女,將家裡打理的有條不紊,燒得一手好菜更是孩子們念念不忘的好滋味。


專長機械工程的張嘉宏老師,童年時家境清寒,但為了學習,每日堅持不懈往返學校4小時,他也不負期許,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妻子回憶,張嘉宏有許多好習慣,除了勤寫日記,決定的事也認真專注地執行。【上圖:吳麥斯校長(左圖)及口腔醫學院馮聖偉副院長致辭(右圖)】

出生於上海世家的孫靜靜老師,是父母寶貝的獨生女,同樣也育有一名女兒,母女情感深厚,女兒眼中的孫靜靜個性天真又樂觀,遇事從不輕言放棄,永遠以正能量看待任何人事物,由於她一直希望當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在女兒的建議之下,決定成為大體老師,讓學生透過她堅持初衷、探索未來。

因病逝世的陳宗榮老師,像一名打不倒的勇者,多次創業失敗仍能將逆境化為轉機再出發,即使生病住院,仍與兒子計畫著好轉之後要開車環島,走一遍年輕時想去的地方,先行離世的妻子選擇以器官捐贈延續生命,陳宗榮則以大體老師傳遞大愛,父母捨身奉獻的精神也深深影響親人。


喜歡聽日本演歌的葉老師,開過計程車,也經營過相館,在家庭中就像傳統的嚴父形象,努力賺錢養家。因為有讀報的習慣加上小兒子是名醫生,葉老師在得知有大體老師的需求後也表明捐贈的意願,家人期許學生們能像葉老師一樣不怕失敗,有面對挫折的韌性。【上圖:北醫學子獻花給大體老師的家屬(左圖)及吳麥斯校長頒贈校長頒贈水晶紀念座感謝家屬(右圖)】

楊文清老師因為戰亂與妻子兒女分隔兩地多年,船員的職業更讓他與家人聚少離多,甚至小兒子9歲時才第一次見到他。已是百歲人瑞的楊文清老師喜歡跳國標舞,身體健朗,在得知兒子欲捐贈大體的決定後,也隨即表達要捐獻自我,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

出生於印尼的林貴華老師,40年前嫁來臺灣,擁有一雙巧手擅長縫紉,晚年獨居生活,熱衷參與教會志工活動,個性親切、平易近人,時常讓周遭親友感受到溫暖,虔誠的信仰及滿懷感恩的心,最後她決定貢獻自我,實現大愛。

莊嚴感人的追思會場,北醫大的師生們向大體老師及家屬們獻上敬意,學生們用心記錄、聆聽大體老師的生平,也以虔誠的心與專業的態度面對生命,牢記大體老師及親友們的期許,精進醫術專業,尊重生命。(文/醫學院‧總務處‧秘書處)【下圖:北醫大學生們感謝大體老師及家屬的無私奉獻】

分類: 銜接世界永續發展。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