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民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漏尿問題,小心腎臟疾病找上門

忙到沒時間解尿?常憋尿小心身體反撲。習慣性憋尿容易導致細菌停留尿道,使泌尿道感染,同時又因不常排尿,使尿液中的沉澱物質堆積,而出現腎結石。另外,日復一日的憋尿,也容易造成骨盆底肌受傷,最後在無法控制尿液的情況下演變成尿失禁。

依據不同的病理機轉,尿失禁可以區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滿溢性以及功能性尿失禁。為了進行精準的診斷,以便正確的對症下藥。民眾至泌尿科問診前,將每日的排尿記錄下來,提供給醫師評估。醫師在評估病人是否有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問題前,有可能採取觸診、陰道指診的方式診斷,再利用尿液檢查判斷是否有膀胱發炎的徵兆。【右圖:尿失禁可以區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滿溢性以及功能性尿失禁】

除此之外,簡單快速且屬於非侵入性、無輻射的超音波檢查,更能協助醫師了解病人膀胱尿容積與餘尿量。但是若要清楚得知病人的尿流速、膀胱感受、收縮力和尿道壓力,醫生可能就會採取較侵入性的方式「尿路動力學檢查」來鑑別為何種尿失禁。(文/新國民醫院)

分類: 鏈結未來健康產業。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