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舉辦2025年攝護腺癌國際研討會

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臺北癌症中心共同主辦的 「2025年攝護腺癌國際研討會」(2025 Prostate Cance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於2025年4月9、10日,在本校醫學綜合大樓後棟15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本屆研討會以 「Prostate Cancer Therapy Resistance: the Genetic, Epigenetic and Metabolic Connections」為主題,聚焦攝護腺癌治療抗藥性的關鍵議題,探討疾病進展背後的基因、表觀遺傳及代謝機制。

本次大會廣邀世界各地的頂尖專家學者,包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及臺北醫學大學等,跨國跨域齊聚一堂,深入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研討內容涵蓋六大主題:神經內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遺傳學(Genetics)、進程(Progression)、治療抗藥性(Therapy Resistance)、新療法(Novel Therapy)。


大會開幕式由北醫附醫施俊明院長與臺北癌症中心魏柏立院長致辭,首場專題演講由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Himisha Beltran教授與杜克大學Jiaoti Huang教授擔綱,探討攝護腺癌的神經內分泌分化的研究。【上圖: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Himisha Beltran教授(左圖)及杜克大學的Jiaoti Huang教授(右圖)】


首日議程精彩連連,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Yuzhuo Wang教授以「Toward a Cancer Fear-Free World」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萬芳醫院副院長溫玉清教授則針對鈣離子感應與癌細胞轉譯機制進行深入解析。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William G. Nelson教授、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Hongwu Chen教授、北醫講座教授龔行健院士,以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Colin Collins教授則分別從表觀遺傳學與遺傳學的角度,深入剖析治療抗性的可能分子來源。【上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William G. Nelson教授(左圖)及本校醫科院講座教授龔行健院士】

10日會議以攝護腺癌進程為主軸展開,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Angelo DeMarzo教授與Srinivasan Yegnasubramanian教授分別介紹癌前病變分析與MYC驅動疾病模型研究,接續由臺灣大學李明學教授與長庚醫院馮思中教授分享最新轉譯研究成果。


在治療抗性(Therapy Resistance)議程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Allen Gao教授展示其抗性應對策略,北醫癌藥所劉晏年教授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褚志斌副研究員則分別就免疫治療與生物標記發展進行分享,提供多元治療策略觀點。最後於新療法的場次中,與會學者探討包括表觀修飾、PROTAC、PARP 抑制劑等新興療法的整合應用,由清華大學王雯靜教授、長庚大學王齡玉助理教授與AstraZeneca首席科學家Mark O’Connor博士等發表最新研究進展。【上圖: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Allen Gao教授(左圖)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吳子丑教授(右圖)】


【上圖:與會學者查岱龍教授(左圖左1)及加州戴維斯分校Hongwu Chen教授提問(右圖前排左3)】

研討會最終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吳子丑教授擔任閉幕講者,總結兩天討論的豐富內容,並期許透過持續深化的國際合作與前瞻研究,為全球攝護腺癌患者開創更精準、更具療效的未來治療途徑。【下圖:施俊明院長(前排中)、魏柏立院長(前排左4)及龔行健講座教授(前排左3)與本次所有講者合影】

分類: 鏈結未來健康產業。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