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第18屆董事及董事長業經教育部核定,任期自111年7月31日起至115年7月30日止。第18屆董事長是陳瑞杰教授,董事成員有王惠鈞董事、李祖德董事、李炫昇董事、李飛鵬董事、林幸榮董事、林從一董事、陳玲玉董事、陳肇隆董事、郭瑛玉董事、許庭禎董事、張文昌董事、趙宇天董事、賴慧貞董事及Chen Andrew Yi董事。陳董事長並特別致全校教職員一封公開信函如后。(編按)
親愛的北醫大體系全體同仁,大家好!
新冠稍歇,正值大暑,立秋近了。一如四季流轉,北醫大體系也定期迭代傳承。瑞杰有幸在董事會所有董事的囑託下,接下第18屆董事長,是榮耀,更是責任。期望與所有教職員生共勉,共同攜手來面對這個充滿危機與挑戰的時代。
創校62年來,北醫跨過許多的荊棘,在THE與QS等機構公佈的全球最佳大學排行屢創佳績。六個附屬醫院也於第24屆SNQ國家品質標章暨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拿下19項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體系內21組研發團隊,也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如此亮麗的背後,看到北醫大體系在歷屆董事會、歷任董事長、歷任校長和全體校院同仁的戮力經營下,早已走出過往幽谷。但這只是邁向卓越的過程,我們不能停下腳步 ,也不能忘形自滿,更應勇於面對,迅速補強,才能蛻變為全球百名內創新型大學,及多家國際一流醫院的全新醫療體系。【左圖:北醫大第18屆董事長陳瑞杰教授】
數位已經不容是選項或口號,而是一切之基礎。能以數位技術為關鍵驅動力,以資料為核心生產工具,將會重塑並優化大學及醫院的規劃、運作、治理及服務模式。北醫大已經率先使用Google Cloud於教學學務系統,也擴大運用Google Workspace for Education,來打造跨域共享的數位學習環境。同時,一校六院之醫院資訊系統,也正在啟動醫療資訊3.0之雲端再造,將滙集巨量臨床資料與AI運算,跨入新的數據經濟。
研究創新原本就是大學與醫療機構的核心使命。林建煌校長接續且深化閻雲前校長建立之校院轉譯醫學研究團隊,並發展成跨科院8大研究團隊(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人工智慧醫療、細胞治療、生醫器材、心臟醫學、泌尿腎臟)。10年來成效卓著,包含科技部研究計畫件數及經費、產學合作與臨床試驗件數與收入,均逐年大幅成長。
然而北醫大體系下一階段發展,除積極與國際頂尖大學與醫療機構實質合作,更應優先聚焦於內部已經成型之利基,再整合成具競爭力平臺,然後迅速擴大規模與範圍,才有機會與國內外頂尖大學或機構,並駕齊驅。
醫療是照顧民眾健康的產業,ESG代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北醫大為永續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前瞻地設置「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也榮獲遠見與天下雜誌諸多獎項,並於THE 2022年影響力排名中「SDG3健康與福祉」,名列全球第3。因此,身為全球醫療體系的一員,北醫人對於氣候變遷引發危及人類健康的各種問題,更應該積極來面對與解決。所以,各附屬醫院可以率先透過節約能源達到減碳外,並朝醫材循環回收、優先使用全靜脈與局部麻醉,以及推廣遠距醫療來減少碳足跡。
走過一甲子,北醫已是一校六院的龐大醫療教育體系。12年前,瑞杰由管發中心、歷經附醫到董事會,受到許多前輩與同仁們指導協助,更感謝北醫大體系同仁,尤其附屬醫院全體,在疫情期間,堅守各項防疫工作重任的辛勞。
放眼新冠疫後,我們必需以兼容並蓄的胸襟,積極網羅與培育人才,建立多元包容文化,發揮集體智慧,透過紀律思考與行動,迭代傳承,從創新走上永續,共創北醫大體系另一高峰。
敬祝 全體北醫人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